中职计算机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 李启震
[导读] 中等职业教育简称中职,其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促进人才就业,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然而,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却不是很乐观,由于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如今的职业发展需求
        李启震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简称中职,其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促进人才就业,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然而,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却不是很乐观,由于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如今的职业发展需求,探索出新的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进行研究,以期改善当前中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更好地探索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参考,进而促进我国中职教育长远发展。
关键词:中职;课程改革;计算机专业
前言
        中职教育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对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中职教育出现了“对口就业率低下”这一问题,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的,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中职教育传统的教育课程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今社会的潮流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更新,中职教育课程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已经成为阻碍中职教育继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如何改善中职教育这一困境、构建出合理的中职教育系统化课程已经成为当下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进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构建内容,以期能够提升我国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推动中职教育更好发展。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的意义
        正所谓“360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言简易懂,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出状元”,就要首先做到在自己的专属领域内尽职尽责、专业技术本领过强,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展开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将企业实际的工作内容融入到课程中,不仅使得课程内容得到了丰富与创新,加强了人才学习的动力与兴趣,还能够加快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步伐,真正做到“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对中职教育传统的课程进行新的设计与改进,有利于加强中职学生学习课程的动力,增加其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还有利与中职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在踏入工作岗位时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尽快地熟悉工作环境,发挥自身的价值。
二、实施系统化课程构建的基本要求
(一)对教师角色多元化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术发展的速度特别快,更新的也比其他行业周期短,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新的知识,才能适应中职教育的教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显现多元化,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既要精通计算机网络方面操作技能,还要对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非常熟悉,最好自己就能胜任该岗位的工作。除此之外,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的人才,中职教师要想最终不被社会多淘汰,还要多学习其他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学科,在专业知识上不断给自己“充电”,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通过企业实习实践、外出培训学习等途径了解企业,提高自身对工作岗位流程的综合能力素质,实现教师的知识结构多元化。


(二)对学生素养培养的新要求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对于学生素养培养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中职学生通过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以及课下自己的摸索,不断增强自身有关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多学习一些在课堂上所学习不到的知识,这样在社会上与他人竞争时能够使自己多一些优势。
    (2)社会能力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有两个能力很关键,一个是学习专业的能力,另一个就是社会能力,也就是所说的工作能力,这一能力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在团体中要树立竞争与合作的大局观念,还要求中职学生要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在社会工作中一定要具备较好的沟通理解能力,以免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或者冲突。  
三、 系统化课程构建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学习领域
        根据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总结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制定了人才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四大学习领域,分别为计算机互联网领域、服务器配置与管理领域、网络实训领域、应用软件领域,这四大学习领域共同构建了计算机专业工作过程中的课程体系,使得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更加符合社会实际的发展状况,扩大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率,为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二)教材选择和校本教材开发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选择适合中职教育的教材尤为重要,教材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凸显当代职业教育的最前沿。国家规定的课程以统编教材为主,比如四门德育课教材,专业课教材尽量选择与学校的培养特色相适合,故而,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的教材开发团队,定期组织研讨,在深刻理解岗位标准、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引领的校本教材,编写典型的任务书,周期性的循环使用并修订,使新的教材内容和形式更能适用于学生,以便提升教学的质量。
    (三)过程性考核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按照岗位群划分为四大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中的主要内容按照不同载体打造学习情境,因此必须按照工作标准进行过程性考核。此种考核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从专业技能水平、学生品德、团队协作、安全意识等进行综合测评,发挥每位学生优点,团队成员扬长避短。教师作为决策者和实施者,需要提前进行精心设计,保障过程性考核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发展需求越来越高,中职是专门培养社会人才的教育,如何更好地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发挥中职计算机专业工作过程中的最大效用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解决当下这一困境的有力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进行研究,分析出当下社会所需要的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与主要内容,以期能够提升我国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深度与水平,形成特色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同时为我国探索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标准体系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雪梅.“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的特点和预期社会效果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 3.
[2]王风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2018, 98.
[3]黎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征分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
[4]潘洪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教育,2018, 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