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赵文静
[导读]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提问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包括提出的目的、问题的分布、问题的类型、教师理答的模式等内容
        赵文静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 257300

        摘要: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提问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包括提出的目的、问题的分布、问题的类型、教师理答的模式等内容,在全局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完善的问题模式,系统化地实践在课堂中,为教学过程增色。本文即对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 化学教学; 课堂提问;?有效性
引言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既是师生沟通、活跃课堂的手段,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创造力、掌握知识的过程。但尽管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实现有效性却需要精心处理,科学设计。一方面要确保与知识有很好的关联度,在学生回答中传递较广的信息和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灵活掌握提问的节奏,与学生形成有效的沟通,相互促进,从而借助提问的桥梁来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一、深挖教材,凝练课堂提出的问题
        问题相当于思维的呈现方式,将其应用在课堂中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思维内容和思维方向。由于课堂中的时间有限,如若设计大量、琐碎的问题,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更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需要深刻解读教材,与学生的化学水平、教学目标等要素结合,精心设计课堂各环节所要提出的问题。一方面使问题具备凝练性和层次性,让学生能够凭借关键性问题的思考来把握知识,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其中可以增加推理、开放且具有深度理解力的问题类型比例;另一方面,在构建新知识的整体背景下提出关于回忆、经验等层次性的问题,以为学生回答更高水平的问题奠定基础。
        以人教版“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首先教师要以教材为中心确定教学目标,学生要在学习钠、铝、铁分别和水的反应后,可以找出它们与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同时根据反应情况的差异性,从中找出本质原因;其次明确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即钠和水的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两部分。那么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需根据这几点来整合问题,使问题的解答分别体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实现问题价值最大化的利用。在最后,当学生对本节课相关内容有一定的掌握后,则需要汇总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回顾,在脑海中整理学习的知识和框架体系,进而完整回答问题,确保接收系统性的化学知识。
二、把握时机,问答中善用追问策略
        提问缺乏梯度和深度是高中化学教学提问过程中存在的明显问题,通过课堂教学的实际分析可发现,当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回答不恰当或者是错误时,教师往往会随意回应:“好的”,或者是直接让其他同学再次回答,而很少耐心解读和论证学生的思考答案,这样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难以发现他们具备怎样的化学思维模式,显然从本质上没有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因而当前教师需要转变这种问题形式,在提问的过程中充分把握时机,根据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和问题的类型来灵活运用追问策略。比如当学生呈现出不完整的答案,或者是教师需要进一步解释正确答案时进行追问,以帮助集体能够理解学生的答案,并从中引导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认知思维。
        以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重点了解金属矿物开发和海水资源开发中化学方法的价值,并掌握金属冶炼的原理和适用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那么根据课堂教学的进程,教师在提出开放式的问题中同样可以进行恰当的追问,使学生通过追问建立新的联系,懂得运用元认知方式进行化学知识的思考。如关于废旧金属作为资源进行回收,在减少垃圾量的同时会防止什么?还会缓解什么样的矛盾?对此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可倾听学生的回答,并相应追问学生是如何深入联系实际生活和生产来解答的,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金属再回收利用的意义,使个人的思维更加地深刻。
三、及时反馈,升华课堂提问的效果
        反馈是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的反馈能够让学生从回答问题中获得认可和自信心,并相应对问题中所获得的知识内容建立深刻的印象,以完善个人的化学知识体系。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反馈并不是任意运用语言进行点评,而需要有针对性和智慧性,能够让学生从教师的反馈中受到启发,对个人思维有所强化。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回答结果和思路进行引导,运用恰当、真诚的语言帮助学生理清思考逻辑,并鼓励学生以正确的方式继续前进,从问题中收获良多。
        以人教版化学课程中“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教师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如生活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有哪些?两种反应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在学生谈论后完整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答案需要进行一定的思索,进而给予恰当的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析比较狭小,所以对生活实例认知不清,那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得氧失氧角度、化合价升降角度、电子得失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在问题中完善思路,深层次地认识氧化还原的本质。
四、结束语
        课堂提问是一种具有艺术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很多时候,课堂提问并没有真正发挥效力。如果只是停留在“你问我答”的浅层形式上,会导致缺乏思维的引导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因而教师必须深刻探究提问的有效方式。在化学教学中除了对问题进行凝练,传递关键性知识,还需要灵活使用追问策略,捕捉有益于学生深层次思考的机会,并借助科学的评价反馈,全面刺激学生对问题的感触和理解,以提升化学思考力和创造力,强化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晔.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精准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91.
[2]赵伟伟,李瑜.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76.
[3]王娟.探究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9):35.
[4]陈明洪.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以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为例[J].高考,2020(34):98+100.
[5]赵文艺.新课改背景下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探究[J].高考,2020(34):25+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