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数学学困生的起因及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钟子宁
[导读] 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者的难题,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应反思和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实施理念中,要求教师要针对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次训练、分层次指导,使这些学生的学习需要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以此提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钟子宁
        广东省紫金县尔崧中学 517400
 
        摘  要:
        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者的难题,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应反思和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实施理念中,要求教师要针对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次训练、分层次指导,使这些学生的学习需要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以此提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关键词:
        起因  转化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逐渐显现出来,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数学学困生仍然存在,也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数学学困生如何转化也一直困扰着广大的数学教师。“他就是不学,我也没办法了”,“你怎么就是学不会啊!”这样的话我们也经常听到,那是不是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呢?下面我就从山区教育的经验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我的看法:?
         
        一、数学学困生的起因
        面对众多小学学习的成功者沦为初中学习的失败者,我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因素:从学生本身来看,学困生一般都是学习基础较差,知识缺漏多,智力稍钝,反应稍慢,学习上懒散、松懈、马虎,作业上抄袭,心理上自卑,失去上进心。
        2、客观因素:选择名校指挥棒的驱使,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由于中考任务的要求,大多老师不依据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教学的各个环节,一切围绕升学率,把目光聚焦在个别学生身上。正所谓“一切围绕考纲转,与题无关决不谈。”任意加深、加难教学内容,贪多求全,加快进度,频繁考试,制造人为分化。本应该是生动有趣的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学方法陈旧,满堂灌,使学困生从失望走向绝望。
        3、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初中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4、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5、基础不实: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初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策略:
        1、激励评价学生: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往往感到很反感,因此会经常批评,批评的时间久了会给学困生造成较强的自卑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这部分学生加倍关爱,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会专门有意的多提问学困生,但是他们对我提问的问题往往是不知所措,或乱说一气,这时我不是狠狠的批评他们:“你为什么不好好听课?为什么不会回答?”而是扭转话题先表扬他们敢于发言,然后说:“老师相信你刚才是故意说错,专门给其他同学留下发言的机会,考考其他同学的。”等等,这样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与学困生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沟通,使更多的学生脱离学困生的队伍。
        2、满足学生心理:教师的期望能通过热情的眼神、鼓励的话语、亲切的肢体动作传递给学生,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比如帮助学生设立明确且适当的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充分调动和利用认知的好奇心.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数学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在数学上的突出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同自己的过去比,从自身的变化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纠正不良习惯:很多学困生都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指导学困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警惕其不良习惯的形成,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困生不好的学习习惯通常表现在:不会听课,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没有毅力,书写潦草,不检查作业等等,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及时关注他们,是他们逐步的克服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听课方面,上课时我们要一直关注他的状态,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一直保持集中的注意力认真听课,同时学习也有了毅力,作业方面也一样及时检查,及时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使他没有偷懒的机会,时间久了就会有成效。
        4、课堂加强关注:课堂中学困生最关键的问题是不举手(不提问也不回答问题),好像课堂内容与他无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我经常强调不懂就问,有问题的人会思考、最聪明,问者最光荣。不管问题有多么简单,只要自己不懂就可问,没人有资格嘲笑你,这样就消除了学困生的胆怯心理,为他们提问扫清了路障。
        班级中有这样几位学困生,数学考试经常不及格,每次宣布成绩的时候还会被别的同学嘲笑,在我的教育与鼓励下,同学们不再取笑他们,而且他们遇到不懂的就问。如:怎样分析应用题,怎样证明立体几何题等等,只要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都会主动的提问并求得解决,而且对于别人提出的问题,他们也会积极主动的思考、回答。通过这样的努力,他们的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久而久之,“多提问、多思考”是课堂成了学困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法宝。
        5、课后查漏补缺:对于学困生,课堂上完全接受新知有一定的困难,那么课后就应该及时查漏补缺,针对学困生作业当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辅导,重点放在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后我专门让他们准备一个整理本,将当天课堂知识在本上归纳整理出来,并将课堂上做错的和不会的再在本上重做一遍,同时教导其学会整理知识,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我还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的活动,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在各方面帮助他们,已达到共同进步。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统一授课、分组练习、分别辅导的方法。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保证他们与优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平等地位,采用各种形式或途径,进行表扬鼓励,实行激励评价,激起他们的成功欲望,使他们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逐步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