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君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 261000
摘要:在高中教学阶段中,数学学科是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正需要老师探究高效的教学策略,基于核心素养开展高效的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科教学效率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高中数学老师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技能,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高效的知识讲述,注重对学生解题及知识理解思维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效率。
关键词:逻辑思维视野;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数学课程具有抽象性以及逻辑性等特点,而高中时期是提升他们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推动学生提升数学课程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提升数学探索的能力。所以,如何在紧张的高中学习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并开展高效的数学课程成了当前老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一、注重授课效益、锻炼同学们的思考能力
通过广大老师们的授课实践,目前高中数学课上,大部分同学存有着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认真听讲、课下就不会做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数学授课实践的平稳开展。对于现状,老师们务必要在有限的课上授课实践中,加强授课的效率性,指引同学们主动思考,培养同学们的思考水平。比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一课时,老师一再强调,要求同学们实行课前的预习。这次,大部分同学完成了老师留的课前作业,让老师非常满意。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早就已经接触过几何知识,但是因为受到自己本身思维水平的限制,很难掌握几何图形的特性和有关的公式换算,更不用说是几何问题了。所以,老师就可以运用现代信息设备搭建生活情境施行授课填充,同学们更有效地了解教材的基础知识,老师可以一边呈现多种多样的立体图形,一边要求同学们把立体图形按着一定的规则实行分类。这一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同学们很快就会完成了。接下来,老师为同学们讲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点,让同学们在熟悉教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平稳展开下面的授课任务。老师可以展示圆柱、棱柱、多面体等实物与立体图形,指引同学们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探讨、分析和比较,最终总结出多边体的定义。同学们虽然在授课活动中耗费了很长的实践,但学生们都可以精准地总结出几何体的构造特性,最终顺利达成了学习工作。
二、创新教学的模式
因为高中的数学知识内容比较难一些,大多数的学生对数学兴趣都不高,因此对他们而言,数学课程的学习就成了一种负担,在每一次上数学课的时候都非常紧张,尤其是老师叫同学到黑板上解题的时候。因为他们对数学不感兴趣,渐渐的就会感到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所以就有了不想学习数学的心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数学老师上课的模式太死板,老师一味的在讲台上传授知识,也没有和学生很好地互动沟通。因此,在现阶段要求老师要不断丰富课堂的内容,老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多多应用新的教学方式,多和学生互动沟通。比如,在教学《二次函数图像》时,老师就可以要求他们先自主预习,要会制作二次函数图像,掌握二次函数图像有关的计算、以及图像和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后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再鼓励他们走上讲台,把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其他的同学,让学生评选出觉得最佳的方法。
三、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
为了提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更加贴合教学实际状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探究式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深度理解数学知识,自主探索数学问题,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立体几何的知识学习时,因为这个知识点脱离了简单的二维平面,需要学生具备空间思维的能力,去思考三维层面的数学问题,这方面的学习就具备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三维立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维层面的东西,然后再通过具体事物的展示,让学生可以从生活层面去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相反,如果教师只是侃侃而谈,脱离实际,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自然也不利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影响到教学效果。
四、注重错题的归纳整理
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以众多的习题进行辅助教学,而通过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归纳整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的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老师需要在学科中应用“错题本”教学,要求学生对在课堂作业、阶段测试中所错的题进行归纳整理,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详细的解题步骤阐述,老师对频率较高的错题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解题思维。通过学生对错题进行归纳整理,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同时老师也能够通过讲解引导学生通过正常的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高中数学“几何概型”的教学中,由于此部分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同时习题较难,老师需要对学生难以理解的习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老师需要对学生的测试试卷依据学生的错题频率有针对性地进行逐步讲解,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整理归纳,培养学生逐步分析试题,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在实践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数学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部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深入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要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只有让学生可以进入到数学的实践情境中,才可以更好的检验他们是否已经形成较完整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教师不仅要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还需要对周围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课堂中,尽量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要让学生可以用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联想和分析。进而帮助学生转化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为学生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在比赛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成长。在实践过程中,任何学科的知识都能在公众面前得到更好、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得到准确的运用。
六、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
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也可以在探究性学习的引导下,得到很好的锻炼,因为探究式学习本身都是处在一个动态思考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学习,自然而然地思考能力也在持续提高。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向学生发问,引导学生去自主思考。比如,在函数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发问“函数特点有几个”“函数性质有哪些”等,如果学生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求解,以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数学学习能力。因此,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发挥其优势,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老师要明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在教学数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他们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并积极创新教学的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传勇.课堂教学中数学运算的维度——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C]..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98.
[2]江欣恩,王向东.教学过程中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17):146-148.
[3]石云.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才智,2019(03):134.
[4]张鑫.高中数学课堂思维能力的培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5]闫海燕.以数学建模为例,论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J].华夏教师,2018(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