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红喜
甘肃省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741300
摘要:物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死板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被动式教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力学作为高中物理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提升高中学生的整体物理成绩、增强学生的物理基本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物理力学基础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对实际的教学效果都未能取得较好的成果,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非但没有提升,对利用物理基础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将高中力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将高中物理教材中抽象、生硬的教学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有效强化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结构的掌握与具体运用,实现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生活化。本文对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
一、将力学基础知识教学与生活实际事例相结合
高中物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是力学教学的基础,对学生的物理成绩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1]。通常情况下,高中物理学科中所涉及的知识与领域与生活实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力学的基础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有联系。在实际的力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这一点有效将力学基础知识教学引入到日常生活中,让理论知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增强学生对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逐渐增强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比如,在进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的相关知识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者生活教学资源辅导力学教学,将力学知识点切实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这一定义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描述一遍基本定义与相关知识,再将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向学生展示:雨水打在脸上为什么会疼?气球线断了落下的速度为什么那么慢?通过问题的设定与生活中常见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再结合前面讲到的自由落体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揣摩理解与自由落体、速度、质量等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开启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学习的思路,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与感受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物理学科力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增强自身的物理学科素养与知识面,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知识探索欲与学习成就感。最后,在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与重力加速度等相关知识后,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最后阶段给学生不止一个社会实践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列举出来生活中哪些现象是自由落体运动,探究一下为什么生活中有些物体下落快,有些物体下落慢等,让学生大胆地去探索与综合,有效贴近生活发现物理规律,通过课后评价环节,有效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与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能够通过物理力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充分了解高空坠物的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将力学实验教学的相关教材资源生活化
物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高中力学教学对于实验教学的要求相对较高[2]。但是,从目前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活动中不难看出,物理实验对学生深度了解、掌握与运用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通过观察与实践物理力学的实验会短暂性的记住一些原理或者现象,但是时间一长就会混淆或者忘记,并且在生活实际中对力学理论的应用能力不够。在创新与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之路上,高中物理教师应该从实验教具开始着手,善于发现与积极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充当教学实验教具,实现借助于生活资源优化力学实验教具、活用教具的创新教学目标,切实提升高中物理力学的教学质量[3]。在具体的物理力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有效与教学实验相结合,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不断完善与优化实验教学。
比如,在进行“机械运动”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像琴弦的振动、蜻蜓翅膀的振动以及地震等都是常见的机械运动。机械运动中主要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简谐运动、单摆与受迫振动、共振等。在进行“简谐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讲解时,教师可以先举几个例子,以问题式的课堂引导方向进行教学实验的切入。教师可以先提问“挂钟的钟摆来回摆动”、“水中的浮标上下浮动”“汽车在路上行驶时上下的颠簸”等运动都有哪些共同特点?“为什们会出现这种现象?”“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正式进入教学实验时,教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实验器具,一根绳子与一个球类物体。让学生将身子绑住球体,然后让小球以最低点为平衡位置运动。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更加深入地让学生理解力学的知识,明白球体摆动所蕴含的物理力学理论知识。此外,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也可以向学生以便讲解简谐运动的实质原因与历史渊源等;之后,让学生以学习讨论小组的形式进行自行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反复多次的操作比较实验现象与之前的是否存在差异。通过这种实践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自主探究意识,还能够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与教育作用,积极纠正学生操作不规范的地方,有效保证物理实验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与传统的物理实践教学法相比,这种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物理力学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强化学生对于实验课堂教学的印象,有效实现高中物理学科力学教学整体效率的提升。
三、将物理力学的创新实践活动生活化
新课标教学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有效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预留出充足的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有效提升学生对物理创新的理解与实际运用,实现物理力学的创新实践活动的生活化[4]。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环节中积极利用生活化的创新活动有效培养与锻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力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物理教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另外,高中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力学的创新竞技赛,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比如,某高中在去年就开展了与物理力学相关的生活创新大赛,通过让学生实践日常生活中力学的优化,进行物理创新生活化的互动与交流,通过这种创新知识形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课堂与课余教学的整体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力学知识作为高中物理学科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好自恋与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在具体的物理力学知识教学环节中,教师言善于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器具进行教学,通过不断完善与优化力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力学相关的实验教学有效实现对物理力学的生活化教学,促进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天赐.浅谈有效教学策略在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8,000 (014):P.86-86.
[2]陶旭光,荣艳丽,刘冰.菲律宾马尼拉湾海洋土物理力学性质分析[J].港工技术,2020,57(4):106-110. DOI:10.16403/j.cnki.ggjs20200425.
[3]郭桂周,辛文逸,刘羲雯.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整合特征与实施建议——以人教社新版高中物理教科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0,(14):68-74.
[4]张洁.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课外语文(上),2020,(8):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