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伍呷
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民族中学 616750
摘要: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这也意味着阅读其实是培养学生思维最好的方式,也正是源于此,阅读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格外重要,甚至不可或缺。本文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刍议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个性
前言
卑怯的人,即使有万丈的怒火,除弱草以外,又能烧掉什么呢?没有个性和自我思维的人,即便学有所成,又能真正为社会创造些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语文这门课程绝不仅是教给学生语言知识的课程,更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的课程。语文阅读就是一个典型的读他人之故事,塑自我之思想的过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辩证阅读,深度阅读,以形成有个性的想法,形成自己的思考,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独立的,是具有个性和创造力的。
一、批判性思维与阅读的关系
批判性思维模式是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是人的行为意识和某种思想倾向的深度表达,并具有明显的批判的技巧和内容。从当前语文教材编排来看,文本阅读占据教材的三分之二。足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而阅读要什么呢?阅读的最终目的依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关于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辩证思维、批判思维,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而只有敢于批判的人,才能破旧立新,从文本中解读出不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思想情感、不一样的价值观。这种不一样是一种个性,也是创造性思维养成的前提。新时代需要这种有个性、有不同,敢于批判的人。故此,语文阅读教学其实也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而学生具有良好的批判思维后,也更容易对文本进行深层次解读。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也较僵化、固态,教师在课堂处在核心地位,学生只能够在讲台下被动地接受教师从教材中讲述的知识,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以及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而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引入批判性思维模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思维的创新意识,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价值、性质等内在有一个准确而真实的判断,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能够明白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
此外,从当前高考趋势来看,考查重点也与新课改教学要求匹配度更高,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2020年全国卷1作文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谈一谈自己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哪个感触最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此题需要学生用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表达自己的看法。看到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人治世的智慧。这样的命题把握时代脉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了学生应用写作能力考查,更侧重于学生个性思维的考查,但没有批判性思维就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更何谈个性。
所以,无论是从语文教学的改革趋势而言,还是从学生个人思维能力发展的需求而言,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都尤为必要。
三、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一)多样性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具有明显的发散性。例如说学生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运用发散性思维,才能够对现实情况有所思考与怀疑,才能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来思考与解决这个问题,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把握好问题的重点,运用多样提问的方式来将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与引导,以此来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批判意识。例如《故都的秋》这一篇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强调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必须要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体会到故都秋天的“清静”“悲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一些与课文相联系的图片或视频,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课堂当中。随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首先,郁达夫先生喜欢故都的秋,他在文章当中是用什么样的景色体现故都秋天的美?其次,在这几张图画当中,同学们觉得哪一幅画最能够体现出故都秋天的美感?”当学生观察完图画之后,再向学生提出深入性的问题:“故都秋天应该不止有萧瑟,应当还有满山红叶的情境,那为什么作者只字未提?”随后教师以抽选的方式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批判意识。?
(二)多元化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新课标中着重强调了学生必须要能够运用多视角的方式来进行阅读,并在阅读当中学生反思与批判,这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要与学生的基础相结合的同时,选择最为合适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将阅读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相结合。以《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先将教学过程分成几个部分。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来让学生在多媒体音乐的背景下,轻声阅读课文,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随后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真实的荷塘与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有区别?有些同学说这是朱自清对国民党政府的发泄,也有人说这是对国对家对未来的担忧,还有人说这是作者身在乱世的一种不满等等,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其他组的结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质疑,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
批判性思维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了解事物的真相,并掌握规律。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对于事物已经有了认识能力,而且还处在求知欲较强的阶段中。所以教师应当要运用引导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深度发掘教材中的内涵并主动思考,确立解决问题的关键,以达到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效果。例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古诗时,教师可以将其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来对比,按照作者的背景,以及情感等方面来理清作者的在文字中的思想脉络。教师应当采取鼓励、支持的方式,让学生勇敢地提出质疑,让不同学生的观点与思想在课堂上碰撞、摩擦。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课文思想,并达到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总结:
一言蔽之,批判性思维是个性思维、创造思维形成的前提,敢于质疑和批判才能全面地、辩证地解读事物,发现事物本质,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新时代需要具有这样思维的人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这一思维的培养,真正实现以阅读促思维发展,以阅读‘养人’的高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思辨性问题设计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古诗文阅读为例[J].陈琳.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1)
[2]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熊德艳.现代职业教育.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