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职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郑小明
[导读] 写作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更是中职人才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中职语文写作近年来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郑小明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内容提要】:写作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更是中职人才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中职语文写作近年来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课堂作文实践中,我们发现问题较多,收益也较明显。我们要继续大力落实调整后的写作方案,让学生真的会写作文,喜欢写作文。让开放式的作文真正走向更高的台阶。

一、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日益受到重视。作文能力作为中职人才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在教学中却越来越被忽视。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作文质量差、速度慢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里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作文训练过程粗疏,教师只重技能传授;二是学生写作“无米下锅”;三是老师作文批改任务繁重,且对学生的作文改进收效不大。
二、具体解决措施
          1.很难防范模仿、套用、抄袭。此类命题较平,较熟,学生应试时总是背范文、事先准备一些“万能材料”,以此作为得高分的关键。教师不但不阻止反而鼓励,这对正常的职业高中作文教学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都很不利。同时,由于学生模仿、套用、抄袭,相应带来了评分的不公和约束,也不利于教师认识学生写作的真正水平。
        2.立意空间狭窄。此类命题虽然强调“立意自定”,但学生其实并没有多少“自主权”,无论是命题材料还是从材料中引申出来的话题,都比较明确地喻示或规定了主题,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金箍棒”划定的范围内进行写作,很难达到通过作文来传情达意、明确表达自身观点的目的。
        3.引发胡乱编造之风。由于此类写作命题的开放性,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确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它也使许多学生忽视了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的观察,放弃了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关注,而把天马行空地编故事认为是最轻松、省力的事,奇幻、诡异层出不穷,“父母双亡”、“家门不幸”横空出世,从而忽视了“文必己出”的道理,忽视了写作需要说真话、表真情、传达自己独立的感受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忽视了写作也是一种“社会担当”的义务和责任。
三、具体操作
        规则的制定在于运用,改革的提出在于实践,不然只能是一纸空文。11月份,我在课堂上进行了写作改革实践,让学生们当堂完成作文。在实践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也得到了不少收获。
(一)明确写作目标,当堂完成习作
        第一堂课,向学生详细地讲述写作的改革方向,包括题材、内容、分值,让学生明确我们今后的作文应该怎么来写,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下手,并下发评分细则,让学生知道,老师批改作文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标准来评判的。


        早读时间让学生反复阅读《让儿子独立一回》的小说文本,紧接着在当天的课堂上进行写作,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应变能力,也杜绝了抄袭的可能性。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反映了很多问题,诸如:作文无从下手。很久没有写作文不会写,书面表达能力欠缺,无法静下心来写作等等。不少学生说:“老师,我们初中从来不写作文,也不上作文课的,老师改作文也只改一个分数。”
鉴于这一情况,我决定对学生稍加点拨,毕竟这是进高中后的第一堂作文课。我认为,中学生的思想正处在最活跃、最敏捷的阶段,而处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人的价值也是多元化的。教师应该怎样点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首先 就必须让学生学会倾吐。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情境,鼓励他们谈生活、谈人生,积极引导他们真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鼓励学生说实实在在的话,不说空话,说现成的话,不在内容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让作文成为学生主动倾诉自己思想感情的精神活动,让他们在作文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陶冶,从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 这个良好的个性的基本点便是敢于讲真话、抒真情,以“实事求事”为出发点,用纯朴真挚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激情和感受。这也正是提高作文技巧的途径。因为他们说的是真话,真话质朴,质朴中蕴含着技巧。
学生的作文中,体现了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比较独到的语言表达。因而,这是作文较之从前的话题或者材料作文,有明显的进步。
(二)作文批改
        “文从改中来”,可以说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作文评改主要是老师的事,学生只是看看老师的评语和分数了事。本次作文批改分为三个步骤,自己批改,同学互批,教师批改。每一个步骤都要求“打分+写评语”,让学生体验一回作文批改的乐趣。
        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参与,评改开放,发挥学生在评改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努力克服过去“教师一人评阅,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作文评讲课也由学生唱主角,我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的配角,在评讲这篇习作时,任意抽取一篇作文,由学生读、讲、评、议,最后学生总结,让学生尽情地说三道四、 评头论足。不仅充分调动了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让学生互评作文,是基于三点考虑:首先,依据“旁观者清”的古训,看别人的作文,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而且评判的过程也是将评分标准二次消化的过程。其次,这些作文如果让我打分,基本都是二类下到三类的得分,这对于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将是无情的打击。而让同学打分,高了是鼓励,低了是提醒(教师的教学策略),无伤大雅。此外,从他们的评判中,我也能检测他们对标准的把握程度。再次,学生能看到我看不到的地方,或者优点,或者不足,他们能给老师提供另一个视角去评判同一篇作文。

四、实践效果及反馈
        这次写作实践,尽管一开始很困难,但是随着课堂写作和批改的不断深入,我看
   语言教学中能力的培养,重在写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核,实际上是对其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能力与智力的综合性考核,这种考核能在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
  总之,作文能力的提高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尤其是中职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继续大力落实调整后的写作方案,让学生真的会写作文,喜欢写作文。让开放式的作文真正走向更高的台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