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 姚均飞
[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能够与教学相互结合,促进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从而发挥教学的
        姚均飞
        徐州机电技师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 221131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能够与教学相互结合,促进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从而发挥教学的作用,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现如今的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比较落后,教师的水平比较低,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因此便可以加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逐渐的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的能力,让职业教育更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本文首先讲述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讲述互联网+背景下教学的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具体措施
        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许多行业的转型以及升级,在教育领域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对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职业学校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学生行为数据,推进个性化学习以及针对性教学。
        一、互联网+背景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体系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现如今的教学的课程体系并没有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主要表现为专业课程体系对接职业岗位的需求不足,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的特点。现如今专业课程体系对接职业岗位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便是当前职业专业课程的体系主要来源于本科教育,属于本科课程体系的压缩版,职业专业课程与本科教育也具有比较大的不同,主要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发展的逻辑性,但是在该种课程体系下所开设的教学无法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互关联,导致学生尽管学习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无法更好的处理企业工作,与职业标准要求不对应,难以帮助学生在毕业之后进行就业,使得人才培养过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互脱节[1]。现如今职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是以本科教学为基础的,更加重视理论教学,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不能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实际工作能力比较弱,同时课程内容呈现无法适应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学习的特点,由于受到学科课程的影响,职业院校的教学所开设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以学科发展为逻辑体系安排的,并没有适应当前工作环境,与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碎片化学习方式的特点具有极大的差别[2]。
        (二)教师的素质水平不高
        现如今许多职业院校教师缺少互联网思维,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不高,无法适应互联网+教育的要求,现如今互联网思维主要要求区域中心化、扁平化以及个性化,开展互联网+教育的思维,主要方式便是借助数据技术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注重用户体验的反馈,以学生作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掌握更多技能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更好的为企业工作做服务,但是现如今的职业教师依旧将自身作为教学的中心,忽略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由于缺乏互联网思维,使得与接受互联网思维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冲突,除此之外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素养不高,当前教师为了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便会在上课的过程当中采用PPT,但是利用PPT作为课件进行讲述,仅仅是讲述比较简单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灵活的使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手段开展授课活动[3]。通过培训可以发现,现如今很多职业教师对于翻转课堂、慕课以及微课等在线课堂的概念非常的模糊,对于翻转课堂、慕课、录屏和在线测试的操作方法并不熟悉,由于各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一直不高,难以开展互联网+教育模式。


        (三)教学水平无法使用当前的技能养成需要
        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要目的便是掌握一定的技术,更好的进行就业,学生技能的养成主要包括知识掌握,知识内化以及动作形成等环节,现如今教学所开设的课程主要强调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4]。为了能够更好发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予以支持,但是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效果不佳,缺少足够的资金,同时企业无法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无法让学生在实训中锻炼技能水平。导致该种情况的原因便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主要扮演着领导者的身份,在长期教学下,学生会对教学产生厌烦的心理,丧失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从而使得学生认为教师的上课气氛比较空洞无趣,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不佳。
        二、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职业院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比较有限,因此为了能够促进职业院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要求各职业院校充分的利用自身的职业教育资源库以及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优秀的教育资源,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学校规定的标准及要求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新型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校园当中,从而创建一个功能丰富,智能化比较高兴的教学应用平台,通过构建教学应用平台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学校的正常运作。最后职业院校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职业学校网络仿真实训环境的建设力度,从而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帮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当中逐渐的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为了能够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便需要注重教师互联网思维的培养,为了培养互联网思维,首先可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便利,能够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因此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比如QQ群,博客以及微信平台等形式,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网络学习共同体能够帮助高校的教师不再局限于一次学术会议或者是一次座谈会,而是能够通过QQ群、微信群等更好的进行交流以及沟通。第二,需要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应用环境,比如职业院校可以构建一支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持服务的团队,从而在教师需求的时候能够为教师服务,在该种环境的感染下,能够潜移默化的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更好的进行教学的改革。
        (三)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为了能够促进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发挥课程体系的教学作用,便需要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标准,依据学生的能力领域开设课程,在开设课程的时候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科的发展,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除此之外开设的课程内容,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可以以问题时的方式进行呈现,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以网络技术进行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效率。
        三、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学发生了一定的改革以及发展,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逐渐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更好的进行就业,为企业工作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黎伟丽.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 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 2019, 000(011):61-62.
[2]李谷兰.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思考[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 No.308(08):250-251.
[3]赵勃, 黄从玲.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之思考[J]. 数码世界, 2018, 000(006):364-365.
[4]赵华.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 中国高新区, 2018, 000(02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