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虹 杨玉茹
哈尔滨广厦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科,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路径。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大学英语教学在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与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离国际化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传统的以“通用英语”(EGP) 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高等教育国际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探讨当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字:国际化视角;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
前言: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往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作为高校重要学科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为其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契机。因此,从高等教育国际化视角研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社会对既懂专业又精通跨文化交际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因此如何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已经是高等教育当务之急。
1. 国际化视角下审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问题
这方面主要在体现,当前大学英语的教育理念过于狭窄,课堂教学思路不开阔,导致了英语课堂教学视野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非常不足。 这其实就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提出了一个首要的课题,那就是要真正构建和贯彻一种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取向。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英语教师采用的教育模式与方式形式化突出,照搬英美的语言教学模式和办法,比如交际法、语法教学法、情景对话教学法,没有很好地根据中国学生和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建构一套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和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教学、英语学习的吸引力。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英语教师在设计教育内容与目标上,视野不开阔,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简单的英语交流,没有将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能力囊括到大学英语教育内容和目标体系中;选择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英美国家的题材,其他国家的文化和语言题材非常稀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教育内容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1.2教学载体与环境问题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英语教师在创设教学环境上,基本还是停留在英美文化场域与中国文化场域中,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和其他渠道为学生提供一种国际化、多元文化背景的场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英语教育场景的多元化发展。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英语教师在设计英语教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督导及机制时,没有很好地分析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和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没有真正建构起面向国际和面向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评估和考核检查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督导引导。
1.3教师,学生与学校问题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执行者是高校英语教师,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英语教师的教育能力。实际上,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能力是参差不齐,很多高校英语教师的知识面和专业视野不开阔,实践教学能力不高,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够。是从学生层面来思考,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大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目前高校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情况多样化,有的积极主动,有的被动消极;学习模式和方式显得也很中国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发展。从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来思考,当前大学英语改革发展的外在推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国家和学校的政策推动和 各方面的注入。 由于各种原因,国家对大学英语教改发展虽然有一个指导性的文件, 不过对于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等 方面投入不够;各个高校对往往对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关注不够。
2.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措施
2.1重新定位大学英语教学
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专业化,英语的应用性特征越发明显。“将来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 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显然,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将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好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根据学习者的目的和需求开设相应的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法律英语”“新闻英语”等。实施大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中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够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事实上,完成了基础英语学习、具备了一般通用英语能力的学生,其语言知识的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完全具备了学习能力。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不同,因此,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与自己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更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相较于只接受普通英语教育的大学生,有 学习背景的学生,在职场上更具竞争力。
2.2创新教学模式
按照国际化发展对教育理念的要求,努力建构国际型的大学英语教育理念, 推动大学英语教育走上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改革都需要首先从教育理念创新开始。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的改革发展也一样需要相应的教育理念和发展取向。这就要求高校英语教师好好分析和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结合英语学科的发展实际和教学实际,努力构建包容多元文化的全球化教育理念,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英美文化与英美语言教学理念独占鳌头的局面,以此推动高校英语教学不断拓宽自己的发展思路和视野,真正建构起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体系。不断丰富提升大学英语教育的内容体系和目标体系。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改革发展都需要一种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来支撑。大学英语学科的教学改革发展也需要相应的教育内容与目标来支撑。这就要求高校英语教师好好分析和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要求,结合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英语学科的要求,不断改革现有的应试性的教育目标,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语言运用能力纳入大学英语教育的内容体系和目标体系之中,建构面向国际、面向现实的实用型教育目标和内容系统,以此不断提升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发展的空间。
2.3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加本土文化教学内容
高等院校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来推广跨文化教育,创造浓郁的跨文化学习氛围,使学生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讲授西方国家的各种文化特征,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知识;并设计课堂主题讨论,鼓励并指导学生运用杂志、网络等各种信息媒介自主学习,将所学到的西方文化知识呈现在课堂讨论中。学校也可以与其他国家的大学共同创建连线课堂,进行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沟通和训练,让学生感受实际的交际行为,获得跨文化交际经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可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留学生、外籍教师或具有出国经历的教师进行交流,获得跨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增加本土文化教学内容,文化是双向流动的,既要有输入也要有输出,这样才能保持平衡。民族文化也是国际文化,因此在学 习他国文化知识的同时,大学英语教学也要注重本土的文化经验和知识体系传授,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自身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身份。教育内容应包括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美学、科技等学科知识,以及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人民生活方式和各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在需求。大学英语教学要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处理好目前过于注重大学英语工具性教学等主要问题,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做好教学服务工作。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案,采用合适的策略实现培养目标。要优化跨文化交际课程,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培训,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理念落实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国栋.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修订[J].中国外语,2012(11):11-15.
[2]蔡基刚.中国台湾地区大学ESP 教学对大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26-30.
课题名称: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
课题编号:EDU—86—202005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