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以《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汤蕾
[导读] 近年来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各类课程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
        汤蕾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摘要:近年来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各类课程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结合新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大学英语课堂的优势开展课程思政。
        关键词:课堂思政;大学英语;实践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这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大学公共基础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是很有必要的。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如果大学英语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对西方国家的思维模式、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贫富阶级观念、宗教文化思想等内容不加筛选,学生容易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这样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就会受到冲击,从而出现理想信念动摇或者价值观扭曲等问题。所以我们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加入课程思政,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从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
        在众多课程中,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是一门大一新生的必修课,这门课程开设专业范围广,时间跨度长,课时也相对较多,是扎实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思政课是多个班级一起上课,学生人数多至上百人,老师无法顾及这么多学生,上课的效果也不理想,实质性成效也不明显。有研究显示,英语教师年轻化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年轻的外语教师思想更开放,思维更活跃,也更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所以英语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向学生传达一些更新鲜、更时尚、更前沿的思想,其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也更容易使高校思政教育取得成效。


        三、实施方案                                                                                 
        以教材《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为主,挑选或甄别适合课程思政的内容,增加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潜移默化地宣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 以课本为基础,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大学英语课程应尽可能考虑其思政教育意义,凸显新时代思政教育的优势,并通过对富有思政内容的解析,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把握与题材相关的人文精神,逐步提高其思政水平。目前我校用的教材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教师可以在每个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挖掘思政元素。以第一册为例,单元主题包括摩登大学,慢生活,自我时间,诚信,钱途无量,逆商,追星等等,主题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日常,也特别适合思政的题材。教师可以将英语知识的讲授与课程思政元素相融合,如摩登大学和慢生活的主题可以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合理规划课余时间;诚信和前途无量的主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品质,生财有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我时间和逆商主题引导学生面对学习和工作压力时学会自我调节等等。
        2.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新思政教育环境  
        改变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以文字、图片、音乐、视频、表演、演讲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将课本内容以更加直观和立体化形式展示给学生,从而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同感。如《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的Modern University,课程导入时让学生讨论上大学的意义或上大学的目的等问题,讨论前先观看电影《怪兽大学》中大眼仔第一天上大学时的场景,让学生回忆自己上大学第一天是否与电影中的大眼仔有类似的经历,多媒体展示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内容更具体化,这让学生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更有画面感。
        3. 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思政育人新空间
        运用新媒体,如微信,QQ,超星学习通,云班课等云课程平台,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建立英语“云课堂”,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思政知识将学问与技术完美连结,通过“云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政渗透。如讲解slow life揭秘慢生活主题前,教师在云班课平台先发布一个投票,内容是美国的Fast Food 快餐和中国的Traditional Food传统美食哪个更受欢迎,让学生进行投票。投票之后开展讨论环节,学生发表观点讨论双方各有哪些优劣。相比较传统课堂,在云课堂的平台上他们发言更大胆更自由,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不时闪现一些精辟的论点,学生之间还能互相点赞,也会偶尔发些表情包来缓和气氛。所以新媒体技术不仅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而且丰富了教学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增长了相关的思政知识。
        总之,将思政教育引入大学英语课堂,英语教师也成为思政教育的生力军,既延伸了思政教育的舞台,又增添了思政教育的新鲜血液,对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时效与实效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李月.《大学英语》课堂成为高校思政教育阵地的可行性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07): 28-29
[2]孙逸静.大学英语课堂中如何以云课堂为载体进行思政教育渗透的研究与实践[J]. 青年时代, 2019.(01):159-160
[3]严婷.大学英语课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J].黑河学刊, 2019.(09): 105-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