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杰文
贵州省余庆县敖溪镇敖溪中学 564403
摘要: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普遍对于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重视程度较低,体育课程更是常常被文化课程以各种理由霸占,甚至有很多学生也认为上体育课就是浪费他们的时间,还不如在教室上自习。体育教学无法切实地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作用,致使现阶段我国中学生的体能不断下降。基于此,做好中学生体育课程中的体能训练极为重要,既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学生的有效训练,又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为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体能训练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学生的体质水平逐年下降,学生群体肥胖、视力低下已经成为常态,参加军训、运动会晕倒甚至猝死也屡见报端,这充分说明了提高学生体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代体能训练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十分重要,体育教学中应该大力开展现代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中现代体能训练的开展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何进行改进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1当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能训练的必要性
当今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呈现出下降趋势。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推广,高职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多地用于上网、玩手机等活动,占用了他们原本应该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没有突出体能训练的要点,致使高职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地锻炼体质、发展体能,从而导致了他们体能出现整体下降的趋势。面对高职学生身体素质出现下降的问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明确体能训练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突出体能训练的优势,为高职学子制定出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从而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帮助高职学子在当前的生活学习乃至日后的工作中,获得更加坚实的体质健康基础,以此应对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种种挑战,获得更加出色的发展。
2体能训练的原则
第一,全面性。也就是说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必须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人的身体各器官是相互影响的,只有从各方面提高人的运动素质才能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第二,系统性。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必须要从整体出发,重视体能训练安排的系统性。要立足于运动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制定出系统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实现运动者身体素质的逐渐提高。第三,周期性。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周期性,必须要遵循人的身体发展规律安排训练计划,所以体能训练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实现运动者体质的稳定提高。第四,适度原则。人的身体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必须要遵循适度原则,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制定训练强度,才能够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如果训练强度过高,不仅无法提高身体素质,反而会造成伤害。第五,针对性。必须要认识到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存在差异,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时必须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特点区别对待,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计划。
3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的有效策略
3.1有效激发中学生体能训练的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喜欢新奇的事物,对于因循守旧和一成不变的活动比较反感。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目标、有方向地设计训练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和意义,从而使学生爱上体育锻炼。我们常规的体能训练大多都是采用传统的跑步热身、小跑、高抬腿等进行辅助练习,学生对于这种千篇一律的训练内容很难产生参与的欲望,所以我们应当大胆创新。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中学生都比较喜欢的《来吧,冠军》这一综艺节目的组织形式和体育游戏对抗项目,丰富体能训练的形式与内容。比如学生一般对耐力的练习有一种畏惧心理,这时我们便可以引入节目中穿越障碍投篮的训练,即首先将学生分为两个队伍,在篮球场地设置不同的道具障碍,让学生运球穿越不同的障碍,并为每一个障碍设置不同的穿越动作,穿越最后一个障碍时进行投篮,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投篮最多的队伍获胜。如此,体能训练同时具备了娱乐性和竞技性,学生的兴趣便会被激发起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活动中,进而提升体能训练的有效性
3.2“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策略
“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顾名思义是以教材当中的体能训练强度整体安排为核心,做好体能训练强度的合理优化。如教材当中涉及到的体能内容强度大,则体能练习的安排要保证低负荷,反之亦然。对于中学生而言,一旦在体育教学中超出训练负荷,则会产生疲劳感,对中学体育课堂失去兴趣。基于此,“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十分必要。例如,在田径短跑项目的教学时,由于体能内容强度大,则可以采取“强度补偿”体能练习方法,适当选择低负荷的体能练习内容。包括立卧撑、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方法,确保强度适中,更符合学生的体能训练要求。
3.3合理设置课程量,提高训练效果
一周一次的体育课程量过于少,不能起到体能训练效果,所以本文认为在现代高中体育教学应当对课程量进行合理设置。具体来说,为了不影响到主要科目学习,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课程应当尽可能利用学习中的碎片时间来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教学中可以分为体能训练、自由活动两个部分。教师要合理规划有限的体能训练时间,结合训练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方法方面的指导。
3.4重视培养学生在训练中的成就感
任何人都渴望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表扬,尤其是处在成长时期的中学生,更需要获得来自教师、家长和社会的肯定来坚定他们前进的方向。因此,在教学中制定科学、合理、多元化的评价与考核方式,通过考核与评价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与锻炼,增强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自信心。成就感的获得能够改变学生面对困难情境的态度。体能训练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且需要长期坚持,如果中学生在这期间无法得到鼓励,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感,则很难坚持下去,而成就感、成就动机则是学生训练和坚持过程中的润滑剂,是他们前行的力量。
结束语
中学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老师、学生均在体能训练中有很重要的影响,而体能训练效果的好坏会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因为国内中学体育教学依旧暴露出一些现象,体能训练还缺少完善的创新体系,且学校没有充分重视起体能训练,老师开展体能训练的方法太过单一。因此,学校需要充分重视起体能训练工作,将其列为体育教育开展的重要内容,以此强化学生的体能训练,就体能训练方法予以全面创新,分析其创新体系,才可以确保体能训练能够妥善、高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刘瑞莲.中职体育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身体素质[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十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147-148.
[2]胡伟标,何晓东,吴大欢.现代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一).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84-87.
[3]秦旭强.体能训练对校园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7):27+29.
[4]董瑞江.素质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应用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4):166+165.
[5]李小丽.功能性体能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7):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