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以小初高一体化篮球课堂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刘念杰
[导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课程的独特价值,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做出应有贡献,是当前体育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刘念杰
        河南省濮阳市中小学教育教研室  457000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课程的独特价值,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做出应有贡献,是当前体育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体育课堂教学之间寻求途径,在先进课程理念与具体教学行为之间搭建桥梁,是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和增长点。河南省推行的“四有”体育课堂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和有效途径,是完成体育使命的重要策略。
        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须准确把握体育课程的目标任务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四有”体育课堂为着力点,必须准确把握体育课程的目标任务。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四有”体育课堂明确指出,运动兴趣重在激发,竞赛活动要灵活多样。除了要让学生学会一至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之外,还要有面向人人的竞赛活动。强健体魄,是体育最基础的功能。对于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来讲,要求学生必须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必须由参加各种竞赛做起,只有在竞赛中才能真正锤炼意志,培养健全人格。“无竞赛,不体育。”所以说,我们的“四有”体育课堂,必须坚持让学生“动起来”为根本出发点,更好地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让课堂气氛“活起来”为根本动力,更好地保护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必须坚持让学生“练起来”为根本策略,更好地实现“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技能”的任务;必须坚持让学生“赛起来”为根本归宿,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须坚持做到教学设计的创新和教学关键点的把握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四有”体育课堂为着力点,必须坚持做到教学设计的创新和教学关键点的把握。解决篮球教学的问题,需要从创新教学设计做起。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组织方法、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与时间分配等要素。想上好一堂篮球课,教学设计尤为关键,决定了篮球课堂的整体走向。针对课的重难点采用不同的方法策略,练习形式和练习的时间次数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关键。“四有”体育课堂明确要求,技能学习要因材施教,这里的“材”不单单指我们的教学对象,也指“教材”。经过大量实践案例的对比研究,我们认为,“篮球课堂教学的组织特征就是处理好人与球的关系问题”、“篮球课堂教学的教授策略就是解决好击球点、击球部位、击球手(脚)型、身体姿态等四个方面的问题”、“篮球课堂教学的学习策略更加强调小组合作”、“篮球课堂教学单个技术的练习策略就是尽可能让学生早拿球、多用球”、“篮球课堂教学要把握其技能的开放性特点尽可能设计攻防对抗式的练习形式”、“篮球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就是技术能够在在比赛中灵活运用”等等,这些重要观点,也可以说是篮球课堂教学的关键点。掌握了这些关键的操作要领,提升篮球课堂教学的效益就有了方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就有了根本保证。
        三、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须切实解决讲与练的关系问题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四有”体育课堂为着力点,必须切实解决讲与练的关系问题。“四有”体育课堂明确强调,体能发展要追求实效,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有意识拿出时间专门进行体能练习,更要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让学生“动起来”发展体能,这样才是真正的“追求实效”。

篮球课上,学生的运动技能是学生“练会”的,不是教师“讲会”的。因此,“精讲多练、少等多动”是根本要求。教师讲解示范的时间过长,就必然大大压缩了学生练习时间,教师讲学生听,球在手里很“安静”像摆设,学生一直在“学”却没有“习”。鉴于此,我们主张,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将动作技术要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炼出动作关键的字或词,在讲解技术动作时尽量做到能用字不用词,能用词不用句,能用句不用段,如果非要用段一定要分出一、二、三的层次。为了使学生快速长久的记住动作要领,教师可根据实际把动作重难点口诀化,把课堂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做专项练习。其次教师在技能方面,要多学习、多反思、多改进,提高示范能力和水平。“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教师一招一式一亮相,就能让学生惊讶,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激发开始于“此地无声胜有声”,学生便会乐于学、主动学。第三就是要求教师一定要强化学法指导,要清晰明白地告诉学生如何观察教师示范、观察的重点和角度在哪里,如何听教师讲解、需要理解记住的重点字词是哪些。教师要善于从交给学生“会学”入手,从而实现学生能学会的目的,课堂教学效益才有可能实现最大化。
        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须切实解决组织教学问题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四有”体育课堂为着力点,必须切实解决组织教学问题。体育实践课的教学是开放式的课堂,组织教学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组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组织教学虽然属于形式层面上的东西,但内容的填充往往离不开形式。目前,在篮球课堂组织教学中还存在如下的问题:一是求稳怕“乱”,整齐划一,缩手缩脚,“放”得不够。二是无序放开,“收”得不好,组织松散,自由散漫。三是追求花哨,调队频繁,动的无效,造成干扰。四是课堂基本队形选用不合理,不能够保证每位学生机会均等,人为造成少动多等,练习次数过少。因此,建议体育教师,一要在课堂教学前提前做好备课,针对主教材的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做好合理安排。二要减少队伍的调动次数,一块场地安排多样练习。减少集合与解散,节约时间增加练习次数。我们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在教师掌控中,而不是局限在场地整齐划一地进行练习。课堂教学尽量减少整体式打断,错误纠正区别对待,个别问题个别纠正,小组问题小组纠正,共性问题才集体纠正,集体纠正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靠拢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听到讲解的内容即可。三要科学分组,适时轮换,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机会均等,在场地器材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分组,以增加学生练习次数。
        总的来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须从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做起。解决小初高一体化篮球教学的一系列问题,提高篮球课堂教学效益,选定教学策略的关键,归根结底就是要解决师生教与学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以当前篮球课堂教学问题为基础,进一步明确导向,进行深入研究: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深入研究教师与学生两个因素,以教师的教学行为矫正为切入点,解决教师教得苦的问题;以学生的学习策略构建和方法指导入手,解决学生学得累的问题;以运动技术在竞赛活动中的运用程度为着力点,解决学生“真学会”的问题,从而实现技术向能力的转化;以课堂学生态度及行为表现为观察点,解决学生体能发展和学生运动兴趣在其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中的作用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俊凯.打造“四有” 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学校体育,2018,(10):30-33.
        [2]于素梅.看课的门道[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1
        [3]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小学体育教学技能[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6
        [4]孟文砚,周兵.有效的教学技能-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中小学体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