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勇军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汾口镇畹墅小学 浙江 杭州 311719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针对小学数学能力的发展,则出现了新的教学模式,即有效问题情境。也就是说,教师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理解,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锻炼,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高效思维的发展,同时,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拓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策略分析
引言: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帮助学生在学科学习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并从中使得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说,通过教师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进行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具体的解决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但由于小学数学的学习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对于问题教学的环节之中则依旧会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所以,如何使得问题情境的创设得以有效的发挥,则是教师需要加以关注的地方。
一、问题创设的前提条件
(一)有趣性
对于学生而言,有趣的事物是引起学生注意的主要方向,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有趣的内容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针对性
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帮助学生清晰的掌握知识的构架,使得学生再解决具体问题时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质。
(三)思考性
问题的设计可以由简单至难,使得学生在思考时逐渐进入状态,在一步步探索中获取答案。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引导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使其思考的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1]。例如,教师在讲授《百分数》时,可设置问题“假若妈妈在文具店买文具,附近有两家店都卖文具,A店打8折,B店满50元减9元。那么,如果买文具一共需要88元,哪家店更加便宜?”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思考,“如果在A店买,打8折是多钱?”“如果在B店买,能参与优惠活动吗?如果能,在B店买是多钱?”。
二、具体策略分析
(一)设计游戏
显而易见,学生对于游戏是喜爱的,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于游戏的热爱,在教学中融入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通过游戏的设计,不仅可以是学生提高参与度,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有效的训练,使得学生自主进行思考[2]。例如,在学习《统计》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不同的纸牌,然后以“黑桃、红桃、方片、梅花”等四个图案为各自的小队,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找队友,当找到队友后,教师则随机说出数字,并让相应的学生蹲下,即教师说“梅花5”,那么“梅花”小组的5人则立马蹲下,剩下的人则被淘汰,进而由教师给淘汰的学生随机发取新的纸牌,然后让学生加入新的队伍中去;此外,当蹲下的成员与教师所说的数字不符时——不论蹲下来的成员多了还是少了,这个小组都将被淘汰。如此一来,由于小组成员不断地在变化,学生则会产生疑问,“我的小组成员一共有多少名呢?别的小组又有多少名成员呢?”。通过这样的游戏设计,学生则不由自主地进行思考,对随时变化的各个小组的成员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保证自己所在的小组不被淘汰。
(二)结合生活
生活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教师要适时地将生活与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对生活的参考,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内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结合具体生活进行提问[3]。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圆柱类的以图片的形式组合起来,并询问学生,“他们都具有哪些特点?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吗?”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柱的样子?又有哪些是圆锥的样子呢?”进而以同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圆锥。再比如,在学习《负数》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气温的度数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或者通过实践走路的形式进行学习,进而认识负数,比如,教师可以选取一名学生听从教师的指令进行走路,“以所站的位置为起点,记作0米,然后向东走5米”,让学生记作5米,进而教师再让学生原地返回,“再向西走8米”,此时,学生则发现,被返回的位置则不能记为8米,而是在0米的基础上继续倒退了。通过联系实际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得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能够有效优化问题设计的意义。
三、结束语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之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需要教师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得以掌握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可结合多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将问题与之结合,让学生的学习得以产生兴趣,使之积极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琪琪.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 2020, 000(017):115-116.
[2]杜永琴.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