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赵飞月
[导读] 根据新课标的最新要求,小学数学应当是传播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
        赵飞月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二小学750001
        摘要:根据新课标的最新要求,小学数学应当是传播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进行详细探究,以期为有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极为关键的一环,也是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教育前提,那么如何将有效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应用于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并使小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这也是现代实际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内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指导学生开展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还需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如何思考的能力,尤其数学学科又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创新思维,才能理解数学的内容,所以教师需要创造一种熟悉且针对学生状况的问题情景设置,并明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配合,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起到创新思维培养的效果。 
2 研究意义
        小学数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就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现状来说,培育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操能力是数学老师的教学重点,也是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更是满足社会未来发展所需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所以说,在实际小学数学中培育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需求[1]。创新思维能力是指让学生对于一个问题能够进行合理的思考,其思考方向是多方位的,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多元性,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很有帮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技能。学生也可以利用其创新思维能力深化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理论,学会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不理论,深化学生对定理和结论的理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多方位的思考,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乃至所有科目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升。
3 培养策略
        3.1 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一是探索和发现。一般情况下,数学老师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在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都会给学生以实际习题为例,促使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最终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获取更多的知识。其二是猜想和实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猜想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眼界,并且增加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自主实践活动不光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强化其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总之,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与时俱进。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文化知识,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课堂上,要尊重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创新能力[2]。
        3.2 巧设疑问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创新思维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和复杂的任务解决中逐步培养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情境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提取、概括,并结合已有知识体验,使学生产生新奇、共鸣、困惑。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做到的便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始终把学生摆在首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摆正自己身为教师所在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3 情景教学
        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够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时会存在较大的难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考虑到这些问题,对教案进行适当的变动,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在小学阶段好奇心重的特性,在教学中设置情景模式,从而引导学生逐步靠近数学,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处理。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还能加深对其的印象,对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思维逻辑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沉闷的课堂环境并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开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模式,一步一步的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养成创新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讲人教版部编教材《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特点认识比较模糊,所以教师应该使用比较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特征。挑选几个学生充当图形的长与宽,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结合图形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使用问题,引导学生对图形周长进行计算,在教学中活跃教学环境,使用情景教学模式开动学生的脑筋,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4 翻转教学
        数学是一门需要较强思维逻辑能力的学科,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这方面能力还没有培养起来。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为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种教学方案容易导致学生排斥学习,所以需要对现代化的数学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进行改革。教师需要将课堂主体转变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应当做好引路人的身份,积极对课堂的气氛进行调整,如果气氛过于活跃,则需要进行一定的打压,但如果教学环境过于沉闷,又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保证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3]。例如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时,如果涉及到距离和时间等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活动课程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实验,要求学生在操场上进行奔跑,并且对跑步时间和跑步速度进行记录,然后现场初一到应用题让学生进行演练,这样能够使学生发现速度、时间以及距离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师生游戏教学能够使学生加深学习印象,并且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出为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教师要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翻转课堂等方法来进行改革,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从而为学生呈现出最好的舞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周俊华.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C].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682-685.
[2] 李汉兵.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今日中国论坛,2013(12):132-133.
[3] 林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2):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