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山东省齐河县晏北街道中心小学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体育教学逐步受到了教学工作者的重视。由于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较为有限,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通过引入激励教育,则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激励策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应分析。以期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参考。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体育教学;运用策略
赞美与激励是推动孩子不断成长的秘密武器。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获得全方位发展,激励教育被广泛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且此项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运动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身健体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下内容从激励教育的作用与具体运用策略两个方面展开了相应阐述。
一、激励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首先,引导着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小学生的表现欲望较强,且乐于探索。在引入激励教育前,教学工作者会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等综合因素,制定出健全的激励措施。学生们为了实现自我,或者获得教师所颁布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会不断激发自身潜能,以更好地姿态参与到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进而在掌握体育知识的同时,使得学生身心获得良性发展。
其次,锻炼学生的韧性,提升教学质量。体育运动本身具有着一定的竞争特性与团队合作性。通过适度开展激励教育,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并不断锻炼自身的耐力,以此来督促自己活得良好的成绩。在不断追求更好成绩的过程中,学生的拼搏意识会得到有效锻炼,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激励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教师要不断发展主观性,提升综合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生在探知世界的过程中,往往具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这一特点,运用自身的力量来感染学生,并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保持仪容仪表等,向小学生传递一种积极乐观向上、认真严谨的形象。小学生在对教师产生崇拜心理后,会不断激励着自己成为更好地自己,并乐于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比如,在篮球教学中,体育教师运用娴熟的运球、扣球等动作,来激发出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并引导着学生突破体育课程中的一个又一个技能。
(二)科学合理运用语言激励,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自信心
良言一句三冬暖。
语言的魅力就在于正向的、富有激励性质的话语,可以引导着学生战胜一个有一个困难,使得学生取得更好地成绩,并不断增强自身学习体育的信心。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发挥出语言激励的作用。语言激励讲究适度与适宜性,切不可夸大,或者给学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比如,在篮球运球教学中,对于一些性格外向,且基础水平较扎实的学生,教师要适时为其竖起大拇指,或者通过鼓掌等方式,来肯定学生的成绩,并激励着学生向更高的水准训练。比如:“棒棒的!我相信你可以获得更好的成绩!”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且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则要保持耐心,肯定其现有的成绩,并鼓励学生放下心里负担,一步一步地成长。比如:“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通过采用富有针对性的语言激励方式,使得每个学生均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以及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进而激发出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乐趣。
(三)积极引入竞争方式,激发学生的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
游戏比赛形式符合小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体育课程的竞争本质,为学生组织一些竞争项目。比如,教师在锻炼学生短跑能力时,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以小组对抗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为了获得胜利,往往会督促着自己增加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质,并掌握各项运动技能。
(四)运用教学目标激励,明确学生的课程学习方向
教学目标可以指引着教师科学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在小学体育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学生差异等融合进去,制定出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运动对抗方式开展体育运动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且每个小组的目标各有不同。比如,在短跑训练中,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短跑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定相对较短的奔跑时间目标,以此激励着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短跑能力欠佳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为其设置相对较长的奔跑时间目标。此种激励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自信心,也有助于学生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
三、结束语
总之,体育课程是小学教学体制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尤其,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也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而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方式或者教学理念的影响。以上内容结合激励教育,分析了此项教学方式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运用作用与运用策略。希望相关教学人员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巫桂华.激励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0(20):69-71.
[2]张玉芝.激励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2010(S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