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孟娟
宿松县孚玉镇中心小学 安徽 安庆 246500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在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定位也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由此可见,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数学的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但是,目前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点较多,为了实现素质教育,也增设了不少的课外活动,无形间又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仅依靠数学课堂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必然之势。本文就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以及培养策略作详细论述,希望对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分析探究
引言:
课堂的有限时间内,学生无法熟练掌握全部知识,知识的合理运用也无从谈起。数学却是一个可以举一反三的科目,让学生在不断的摸索中可以找到其规律。教师能做的就是做好引导,重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虽然目前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方法,但是教师们也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一定会找出最适合学生本身特性的培养方法。让学生不会对教师过度依赖,在做题前首先考虑的是独立完成,而不是向教师寻求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教师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自主学习就给了这样一个契机,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在教师的辅助下能够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伴随着新课标的改革,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整个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中比较重点的任务。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后,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教师讲什么就记住什么。而是会充满求知欲,努力勤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善于思考与探索。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学习数学更加得心应手,数学难度自然而然地就降低了,课堂效率也能够得以提升。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是极有好处的。不仅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更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好习惯。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时,一定不要过分干预学生的发展,做好引导即可,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实现自主学习。
二、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一,从我们的学习经历中不难看出,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从情感上与学生交朋友,改变学生对教师的那种严厉的刻板印象。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可以利用情感因素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部分调皮的学生,应充分尊重他们人格,教师需要在课下的时间单独与其谈心,指出他的坏习惯会影响整个集体。而不是在课堂上当着众多同学的面指责他,会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更加肆无忌惮地扰乱课堂秩序,这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是极为不利的。第二,培育学生的自信心。在面对陌生的题型时,首先会进入学生脑海的是,“这个没接触过,我不会”就此放弃自主学习。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给出其做题思路,鼓励学生慢慢摸索做题方法。通过做完题的成就感建立自信。教师需要给出适当的鼓励,既让学生产生做完题后的自豪感,又不能过于自满而得意忘形。在接二连三的小目标的完成中,学生逐渐积累自信心,在面对更有难度的题时也会迎难而上。第三,借助榜样的力量。人们往往会因为一个人的优秀,对其产生喜爱,从而效仿其言行。教师可在课堂的知识传授中穿插一些名人学习精神故事的讲解,让学生对其产生崇拜心理,从而效仿其学习态度。或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表扬部分优秀的学生,让其他学生产生羡慕的心理,自己会奋发图强,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更高。
(二)养成学生预习习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课前预习,是让学生在教师上课之前,提前了解教师所讲知识,在课堂上能有更好的接受能力。学生对知识内容有了整体的印象,上课时也可减轻自己的压力。学生在预习时,也能够训练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在预习完毕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应独立思考,自己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面对课上的知识时,会验证自己课前所学的成果,让学生拥有自信心,就会更加热衷于课前预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开展合作学习
团队的合作效果绝对是高于个人单打独斗。教师给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一个组的成员应该囊括各个成绩段的学生。让成绩较优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同时,在观点的不断碰撞之中,学生之间的讨论,就能解决自己日常的困惑,不必过分依赖于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学生之间也能增进感情。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例如,在每次小考过后,学生总结出自己的错题,在小组中互相批改与纠正。在批改与讨论中了解出题人的出题思路,总结经验教训。小组内部消化的题可以自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让教师参与进来。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成长,提升数学成绩。
(四)充分利用课外资源
学生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初期,往往是掌握不到方法。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学生需要模仿教师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教师的领头作用在初期是特别重要的。在这种条件下,教师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设计更多的解题思路,开阔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堂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就需要利用好课外的资源,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利用好网络资源。除了在学校的时间,教师多数时候是不在学生身边的。教师不能够时时刻刻地陪在学生左右督促学习。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已经非常普及。学生需要利用好网络资源,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难点,可自行上网查找。避免出现问题过多堆积,导致后续的学习无法顺利进行。可以多多关注一些好的学习论坛,在网络上答疑解惑。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也可以就解题思路和教师进行探讨。第二,重视教辅材料。教辅材料是教材知识的延伸,出题完完全全贴合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以便于在课后进行巩固。教师在学生挑选教辅材料时,可以给出适当的建议。挑选一些题量适中,难度较高,经典题型较多的材料。参考答案也尽量能够将问题讲解清楚,学生自己就可以看得懂,不必借助教师的力量。或者教师可以将一些经典例题记录下来,以试卷或者练习册的形式,发放给学生留作家庭作业。教师在课上讲解时,学生可以针对比较难的题目向教师求助,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自行消化,掌握学习方法。经过反复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相信学生会有出乎意料的进步。
三、结束语
“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同样的道理。学生只有全身心的热爱数学,在面对难题时就不会觉得它是困难,而是挑战,更有动力去探索数学的魅力。学生也会乐于在平时的零散时间攻克数学难题。那么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就达到了。它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还会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以后的理科学习夯实基础。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未来有更大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楠.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7.
[2]张会梅.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阮征.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探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8):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