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宋德坤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步入小学课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发展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宋德坤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龙井仡佬族侗族乡民族小学  55511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步入小学课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发展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需要将学校德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整合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一边接受信息技术学习,一边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将就此问题谈一谈自身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对策
        一、加强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上机习惯的培养
        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经常教育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把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不随便删除机器上的文件,不在机房随意扔垃圾或吃零食当作自己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有的学生上课总爱乱敲击键盘,还有的学生会有拖拽鼠标,乱按按钮等现象的发生,基于机房的记录,我将这些不良行为的学生姓名记录下来,让他们明确自己错在哪里,还要求其他同学互相监督。有的学生上机操作时情绪特别兴奋,忽视了自觉性,不遵守操作流程、不爱护公物、大声说话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运用规范的操作方法、良好的卫生习惯、循循善诱的辅导为学生进行示范,还严格要求所有学生都要注意几项事情:保持正确的坐姿、按照正确的方法开、关机,下课的时候摆好键盘、鼠标和凳子,保持自身周围的卫生,使整个机房识字处于一个整洁的状态。通过这些小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1.利用合作教育,引导学生习惯养成
        为了使学生真正将信息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到实际活动中,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竞技的教学方式,发挥团队的合作力量,在互帮互助的合作中,共同共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同伴的鼓励和影响下,使其润物无声地内化为自觉习惯。例如,在实际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爱玩电子游戏,导致他们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时常偷玩游戏,从而无法及时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针对游戏的竞技性比赛,让孩子们尽情地玩一回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我要求他们以小组的形式互相协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更加和谐,在游戏结束后,我对获胜小组给予了表扬,称赞他们组内成员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每个人都有主人翁意识,能够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凝心聚力。孩子们听了满脸喜悦之情。接着,我借机说:“我们在今后每项学习活动中也要像玩游戏一样紧密合作,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同伴之间互相监督遵守课堂纪律,服从命令听指挥,共同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们在我的教导鼓励下,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互相监督,共同促进,自觉内化为良好习惯。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渗透养成教育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始终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我在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融合了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就接受了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如第一册教材中的画图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他们了解了画笔工具的使用方式,同时还让他们认识到生活处处皆是美,利用“你还能把‘美’更好的表现出来吗?”的话语,引导学生用画笔将生活中大自然的可爱和生活的美好表现出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寓美育于教学中,从而实现对学生道德情感的陶冶。在教学《插入图片》一课时,时值教师节来临,于是我就将这一课设计为“致敬爱的老师”。通过为学生展示视频图片,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无私奉献事迹,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将自己想对教师们想要说的话写在留言版上。这样既有效地完成了本课教学目标,同时又让学生接受到了爱的熏陶,增强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同情心。
        三、加强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思想品德教育
        1.首先教师自身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事;还要为学生树立道德修养的典范。因此,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以及上机指导实践操作时,必须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个别老师喜欢将用户文件建立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这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教师在进行课堂演示时,尤其是保存文件时,必须注意类似问题,让学生能够于潜移默化之中养成文件分门别类的良好习惯。
        2.加强对学生节约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处于当下的大部分学生都缺乏节约意识,花钱大手大脚,尤其是在遇到节假日或者同学生日时,以便都会买一些礼物相互赠送,以体现同学间的情谊。这无形就给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并且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拓宽思维,让学生学习利用计算机制作电子贺卡。如此一来,既能表达学生之间相互的祝愿,同时也告诉学生家长挣钱的不易。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环保方面的教育,让他们从自我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环境保护,发展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对学生公共道德意识的培养
        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发现部分学生爱输入一些诸如“某某是大坏蛋”等不雅的内容,或者故意将别的同学的文件及文件夹删除的情况。为了改善这一问题,作为教师首先可以在计算机上建立本班级的文件夹,然后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文件传到教师机上,这样就能切实有效地保护学生的个人文档。其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这样做的好处:这样做既维护了正常的课堂秩序,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4.注重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当今社会十分注重人们的合作分工,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如编排小报、制作网页、电脑绘画等课题,要求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通过组织这种活动项目,可以强化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注重对学生明辨是非观的培养
        互联网的开放性、信息繁杂多样化人尽皆知。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学会明辨是非。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可进入网吧或者游戏厅,在进行网上浏览时,也要选择那些适合小学生浏览的信息内容。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吉庆.信息技术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