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杨祖业
[导读] 在高中教学中,数学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关键,但是现在有许多学生能力和基础都比较薄弱,且高中数学知识都较为抽象,这使得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杨祖业
        丰顺县实验中学   514300
        摘要:在高中教学中,数学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关键,但是现在有许多学生能力和基础都比较薄弱,且高中数学知识都较为抽象,这使得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产生厌学心理。不仅如此,在数学解题过程中,一些学生往往会忽略解题的步骤,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高效的科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让教师均衡数学难题的难度,提高学生自信心,最后让学生走出学习误区,培养其想象能力。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与参考。
        关键词:兴趣;误区;高中数学;教学
        引言:
        从小学伊始,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程都存在着一定的惧怕心理。一般而言,综合高中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做题时常常忽略解题过程,只关注计算结果正确与否。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综合高中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教学质量。
        一、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中阶段,有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听课了,但学习成绩也不见有所提高,还有很大一部分因此产生厌学心理的,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而枯燥的学科,从而成绩也跟着下降,这就使得数学教师上课更加的困难。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将课堂活跃起来,不能一味的只有教师单方面的讲解。而活跃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从实际出发[1]。数学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应用生活的实际例子来讲解知识点,也可以请学生观察实际得出结论。例如,在讲解三角恒定定律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做出不同形状的模型来进行测试,到底谁的稳定性最强。又如关于投资理财这块,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附近银行的各种理财套餐,然后让学生进行计算,何种的才是最划算的等等,这些都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实际的问题,不仅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无用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慢慢的意识到学好数学,并不全是为了高考考个好分数,数学也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更好的以后打下基础。
        二、均衡数学问题难度,加强学生自信心
        由于综合高中的学生综合能力较弱,尤其对于是作为理科类科目的数学就会差一点。

又因为基础薄弱导致成绩不理想,越来越惧怕数学,就这样的恶性循环,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课下,教师应与学生多加的交流,了解学生们的大致学习情况是怎么样的,从而可以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对一个班来说,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对于数学难度的掌握也不同,教师可以根据成绩梯度来进行分组,布置不同难度梯度的习题给学生练习。课上讲解知识时,教师可以综合一下班级的学习情况,根据人数占多的梯度实施讲学方案。课下可以对基础较差的进行多交流,鼓励他们,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基础知识,教师应该尽可能细致的讲解,方便学生理解,课堂测验也要及时,以便巩固学生的记忆。对于高难度的知识,教师就要减慢自己的教学节奏,数学问题由易入难,学生也可以慢慢的理解知识点,这也会使得学生逐渐找回自信心。
        三、走出误区,培养学生想象力
        高中数学解决问题的核心方法是数形结合,是这种方法可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和具体化,将原本抽象的问题变为具体的,让学生可以清晰的看清问题本质,达到解题的目的[2]。不过对于综合高中学生来说,缺乏具象化的锻炼,初始会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一旁辅助,多多督促学生锻炼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从而能够熟练的应用这种方式来解决数学难题。在锻炼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想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能够更好的使用形与数相结合的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一般会给出一些例题来配合讲解知识,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只记住例题,在例题基础上稍作变形就会使学生方寸大乱,不知如何入手解题。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有“学了忘”的特点,教师在讲解时,对知识点明明白白,但在之后做题遇到时就不知其,这是教师在旁边稍作提示就会想起。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学生在对知识点的理解上有着一定的误区,产生这些误区的根源是学生个人。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有了一个厌烦的心理,学不会从而不想学。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高中学科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不应该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尽可能的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避免学生学习时进入误区,使得自信心大打折扣,进而产生厌恶学习的心理。高中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红娟,曾超虎.激发兴趣走出误区——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000(014):35-36.
        [2]王春玲.激发兴趣,走出误区——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谈[J].新课程(下),2017,000(012):203-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