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义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甘棠中心小学 355009
摘要: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小学时期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很好地培养,那么他们的学习习惯也会越来越好。但是这需要依靠教师的日常教学,教师应该多想办法让自己的课堂更丰富,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锻炼上。当学生的思维养成后,其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是教育事业的开端,如何全面准确地施教,提升小学阶段教学质量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策略,在很多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许多教师表示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
从人的意识层面来看,人的认知过程是建立在有意识与无意识高度统一的基础上的,单纯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不可能完成认知。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教学认知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愉悦的心理体验,通过意识的统一,创造高度的动机,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愿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充实与快乐。老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融合实际的生活体验,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老师要以知识为载体,本着教学的科学性、启发性、实效性,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三维目标,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并且细化落实到每节课上,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得。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以说教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如今,我们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推广新的教育方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新型教学方式要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让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增加预习内容,注重预习环节的效果,新公式学习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充分熟悉公式的运用方法,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问标注出来,在课堂上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其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不应全部局限在课堂学习上,还可以通过开展户外活动进行。小学阶段,学生最喜欢户外活动。
在户外活动过程中加入数学运算、图形展示等环节,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并把这种好习惯带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中,从而提升整个数学课堂学习效果。
(二)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有自主学习的意识,然后才采取自主学习的行动。在小学一级,学生正处于学习概念和做法的发展阶段,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有错误的想法和观念,这需要教师耐心。教师应始终强调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仅能使他们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而且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除了始终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外,教师还应使学生有机会在教学中自主学习,并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教学中,学生会进行小数乘法的学习与应用,那么教师在教学生小数乘小数、小数乘整数的方法之前,可以让学生先探索一下解题方法,然后在课堂上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教会学生解题办法。这样的过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学生自己去动脑思考,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列出一定数量的相关题目,用比赛的形式让各个小组去进行解题和比赛,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三)利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教师离不开创造的局面,这种局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使学生喜欢新奇的特点,教师必须从问题的多个角度创造不断变化的情况,通过多层次的推动和变化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可变性和新奇性,从而激发学生对l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规律和属性可以起到相反的作用举一反三、影响他人、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学生不依赖教师,学会自主思考;教师在课堂上也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将课堂变得有趣味,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能只为了解题而学习,应该把培养数学思维当作学习重点。教师要改良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教学重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学起来才能轻松。
参考文献
[1]徐永香.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漫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59.
[2]韩丽.如何培养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70.
[3]陈丽洁,韩蕾.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