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
新疆和田市浙江中学 848000
摘要: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工作,在民族聚居地区进一步加强师徳建设是践行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生动体现。因此探讨民族聚居地区的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促进民族融合与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推进民族聚居地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进行相应分析。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 中小学教育 民族聚居地区
中小学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基础,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至关重要。“人口多、素质偏低”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有着诸多制约。特别是随着国际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高素质人才对于争夺世界科技竞争制高点尤为重要。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列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努力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教师是具体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小学学生健全人格与基本素质的主力军。因此探讨在民族聚居地区的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培养国民基本素质、推动中小学教育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一、在民族聚居地区开展中小学师德师风教育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党的民族政策与教育政策的深入落实
民族聚居地区的特殊性在于多民族群众在共同的区域开展生产生活实践,而且各民族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皆存在较大不同。中小学教师是传播党的民族政策与教育政策的讲授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各民族对于我党方针政策的理解。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群众,中小学教师树立良好的德行操守,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对我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进而支持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有利于增强以中华民族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思想意识
民族聚居地区是民族团结与民族聚居发展的重点地区,中小学教师自身坚定的爱国主义信仰和政治立场,对于培养民族聚居地区中小学学生爱国主义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十分重要。少数中小学教师爱国主义意识淡薄,对我党教育方针认识模糊,不利于中小学学生树立健全的爱国主义认识,同时也可能不理解我党在当地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活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因此需要从中小学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出发,促进民族聚居地区的师德师风建设。
(三)有利于抵制境外分裂势力,维护国家安全统一
境外反华势力经常捏造、编造不实言论、煽风点火、造谣破坏,误导少数民族群众,进而破坏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小学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岗位优势,反驳境外不实言论,耐心讲解我党在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保护民族文化、支援民族地区经济与教育建设方法的方式与成就,让中小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国家安全观。因此需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在国家安全观方面的师德师风教育,维护民族聚居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发展稳定。
二、推进民族聚居地区中小学师德师风教育建设的建议
(一)锤炼中小学教师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思想政治考核常态化
民族聚居地区中小学教师具有特殊性,他们对于我党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的理解关系到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政治立场的培养。教育部门要注重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培养与考核。首先,要定期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的培训,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党员要勇当先锋,积极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思想》、《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共党史》、《新疆地方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巨大发展成就、党中央国务院和兄弟省市对新疆的巨大关怀和无私支援等。这些有利于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普通群众对于我党新理论新思想的理解。其次,要定期考核任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表现。对于政治立场不坚定的教师及时清理出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保证我党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阵地的绝对领导地位。
(二)对于不同民族学生要因材施教,加强中小学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
民族聚居地区民族风俗多样、文化多元、教育发展存在差距,中小学教师要顾及到不同民族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与信仰。中小学教师要认识到各民族发展历程的不同,善于从各民族特点与历史发展特点出发,使学生通俗易懂的理解各学科爱国主义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正面灌输教育。因此对不同民族学生要因材施教,要加强自身的知识与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制定出适合不同群体学生的爱国主义教学方案,同时积极开展"三爱教育"和"五个认同教育"。
(三)培育中小学教师中的先进教育典型,开展不同民族聚居地区的"三爱"教学经验交流
从师德师风建设角度考核民族聚居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成果,树立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与团体。民族聚居地区教育部门可通过县级到省级的学习交流,推广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与团体的教学经验。因为民族聚居地区存在众多优秀的乡村教师,他们原本有机会到城市从事教育工作,但他们为了建设山区、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教育事业、为了众多的孩子,甘愿牺牲自己。这些优秀的乡村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品德高尚、事迹感人、教育成果突出,是民族聚居地区教育工作的忠实践行者。因此将师德师风建设与优秀乡村教师培养结合起来,这不但有利于将较先进的教育方法带到乡村,而且有利于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树立榜样,促进民族聚居地区教育战线发展。
(四)构建具有民族聚居地区特色的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体系
各民族聚居地区要从多民族聚居现状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两点出发,逐渐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体系。首先,要丰富民族聚居地区的师德师风建设内涵,如增加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家访工作、主动无偿为少数民族学生补课。又如对于位于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要及时了解其家庭经济、心理健康与学习状况。再如对于因故辍学的少数民族学生,要积极了解其原由,通过联系学校和基层组织,通过“帮传带”的方式让辍学学生复学。其次,要建立以中小学教师党员为重点的师德师风培养工作,他们是教师队伍中的先锋,对于其他中小学教师的德行操守有着标杆作用,因此要着力培养少数民族中的教师党员,着力提高其自身思想素质与教研水平。
三、结语
总体而言,民族聚居地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设的重要一环。加强民族聚居地区的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民族聚居地区教育水平十分重要。要通过构建行之有效的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体系,促进民族聚居地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