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初养成——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习惯养成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余玉华
[导读]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逐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
        余玉华
        清流县嵩溪中心小学单位所在城市365304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逐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本文主要探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习惯
引言
        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这阶段的教育[1]。道德与法治主要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安排的非科学性的活动课程。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有利于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为学生指明正确的人生道路。教师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根据相关的科学理论来围绕既定的开展教学,不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的习惯优势
1.1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形式上教室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用文字和图片来开展课堂教学,而是注重运用法治故事的方法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这非常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风格。
1.2有利于以学生为本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材的关键所在便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能够针对学生的主导地位来开展教学,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立足于学生的角度,运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讲至关重要,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学习过程中[2]。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帮助学生引起共鸣,且教学氛围生动活泼,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3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开展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德育工作紧密相连[3],同时能够按照教育主题循序渐进的开展活动,对于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来讲极为便利,教师立足于学生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2.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学习主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要将课堂放手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让他们积极的自由的去开展学习,进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获得积极的、正面的学习情感体验。学生既能够收获相应的知识与经验,又能够进一步的渗透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善于与学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端正自身的态度,以一种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有效化解师生矛盾,从而得到学生们的敬重和支持。教师要树立起自身的道德模范形象,做学生的严师益友,既对其提出高标准的学习要求,又要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互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共同学习和生活,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2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常常受到周围环境的各种影响,因此在道德和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要营造积极向上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轻松和愉悦,这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有非常重要的帮助[5]。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在开课堂上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学生避免在课堂上感受到拘束和陌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3给予学生正向积极的评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奠定基础。首先,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找出学生的优点并积极的给予鼓励,通过正向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能够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配合教师工作,同样,如果学生表现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教师也不应该一味的批判学生,要面对学生存在问题的地方,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并告诉学生改进的方法及方向。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做事不拖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相关事例来开展教育,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他们的时间观念较弱,在平时生活中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使得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喜欢拖延,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对学生做事较拖拉的现象来进行拍摄,从而制成相关的视频,学生寻找做事较为拖拉的镜头。通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4通过教学保证德育效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目前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于生活教学的实际案例来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课堂,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让学生写日记或心得的方式来总结自身的感想,通过这样方式能够使学生学会反思及总结,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反面的故事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相关知识点[6]。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友谊天长地久》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景式教学:小明和小红关系非常要好,考试前小明向小红提出要求,是否可以在考试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试卷让自己抄一抄?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避免成绩不好受到家长的批评。然而,小红却没有接受小明的这种要求,而是通过课下帮助小明补习的方式来帮助小明提高学习效果,虽然小明最终考试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也比之前成绩进步了很多,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夸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立足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故事的相关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进一步解释关于友谊天长地久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处理与朋友接冲突的相关办法,从而建立正确的友谊观。
        总而言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的,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在课堂中不断地渗透德育教育,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格丽·吐尔逊.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85-86.
[2]刘金璐.基于微课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198.
[3]梁惠红. 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C]. 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2020年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20:89-91.
[4]阿热依·欧尔尼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38-3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