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STEAM理念为引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范会涛 庄梅芹
[导读] STEAM教育旨在突破各学科范畴的界限,成为跨学科综合教育。其提倡基于课程的学习模式,强调体验和动手实践。
        范会涛  庄梅芹
        昌邑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摘要: STEAM教育旨在突破各学科范畴的界限,成为跨学科综合教育。其提倡基于课程的学习模式,强调体验和动手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联系学生本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但综合实践课程难在涉及学科素养较多,缺少一个有力的桥架去支撑学科教师去设计一个系统、完整、有效的综合实践课堂。以此,以育人为原点,以STEAM教育理念为引领,进行综合实践课程构建的研究,从而提高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水平,让活动设计与教学过程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新时代素养的要求。
关键词:STEAM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课程模式建构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时代巨轮发展,应试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逐步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素质教育。新时期挑战下,教育改革更要求“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而综合实践课程可以发挥在国家基础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当中的价值,其围绕核心素养,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提升素养。但综合实践课程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难在涉及学科素养较多,经常会出现“伪探究”的活动过程,更是在评价体系上较为单调,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是缺乏一个有力的桥架去支撑学科教师规划和设计有效的综合实践课堂。
        近年来,STEAM教育逐步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理念。其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有机整体,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而以STEAM理念为引领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现实情境,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项目设计研究,它能突破现有学科教学的局限性,实现跨学科融合,更好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一)加强STEAM教育理念的渗透,实现课程整体提高。
        我校在不同的课程中,将科学、技术、工程和人文艺术等进行整合,加强各学科课程渗透,实现各课程内融合、跨学科整合的学习路径。在基地老师的探索中,统一课程教学理念,研究出在STEAM理念指导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经验,以实现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实施STEAM有效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STEAM倡导的是探究性的、基于项目的、基于设计的教学,是综合利用STEAM教育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协同发展过程。我校在实施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五步互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大胆实践创新。
        1、第一阶段:创设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问题情境要源于生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情境用游戏或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2、第二阶段:确定主题,设计方案
        学生针对情境中所呈现的缺陷、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班级内或者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初步设想,制定解决方案。这个方案目标指向性要明确,可以是不健全、不完善的,但是在组内交流中要尽量关注到每个细节,使第一次解决方案的制定都尽量周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动手实践和改进,初步形成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
        3、第三阶段:合作动手实践
        学生针对前期制定的方案动手实践,借助实践验证方案的可行性,若在实践过程中碰到困难,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助还是无法解决,就要请教老师或者专业人士,进一步改进方案。这个过程是一个实践、改进、再实践的过程,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4、第四阶段:分享交流作品
        “双创”时代是分享的时代,只有学会分享才会进步,才更容易成功。分享的形式是多样的,头脑风暴式的交流是分享,和风细雨式的互动也是分享;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评价他人的作品,从实用性、可行性、美观性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同时通过分享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除此之外还可以分享活动中的各种收获,丰富学习体验,提升学习品质。
        5、第五阶段:多元评价反思
        评价对象要多元,有学生和教师,还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跟踪式评价;评价内容要多元,围绕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探究意识以及工程思维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手段要多元;评价时间要恰当,生生自评和互评要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开展,从同伴的参与积极性、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不但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性的评价,适当运用评价能更好地起到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成果创新点
        通过深入分析STEAM理念的产生背景、内涵和基本特征,总结出本课题成果的创新点如下:
        1、将科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注重体验和动手实践,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STEAM理念的高效课堂模型遵循科学探究和综合实践、反复完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出的高效课堂模型中,拟解决问题与现实世界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以科学的眼光和实践的方法来认识现实、解决问题。
        2、关联学科的整合学习,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STEAM理念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知识更加趋向于多元化和系统化,对于知识的跨学科应用、多领域联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应用,学生能够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运用,增强对课堂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理解。
        3、突出技术与工程实践,强调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倡导“做中学”,“学中做”,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课题基于STEAM理念提出的“五步互动”合作式探究学习方法,过程着重体现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学生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将在该课堂模型的全过程中得到体现与完善。同时,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更聚焦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体现了STEAM教育理念“做中学”,“学中做”的重要内涵。
四、成果应用
        STEAM教育的着眼点是人的发展。在STEAM式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科学、工程、数学等多学科素养将得到综合发展。以 STEAM为引领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乃至全面素养的良好平台。
        1、整合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创造力。
        学科课程有其特定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特点,每个学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学习还是以学科本位为主,受课时和课程限制,学生所获得的体验和感悟并不深刻,更谈不上创造能力的培养。以 STEAM理念为引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发展能力的平台,他们综合应用已知的学科知识,通过大胆尝试、缜密分析、合情推理,不断提升工程思维,亲身参与实践,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了学习力,为今后走上社会大舞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基于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课程,进一步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力。
        基于问题解决的项目研究让学习具备真实性、趣味性、挑战性,学生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建构中形成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而且会在不断摸索、改进、交流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次次推到新的高度,使学习品质得到提升,学习毅力得到锻炼,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STEAM理念下综合实践活动的素养追求》来自互联网
        《学生经验: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期刊:《科教导刊》年份:2012  作者:彭涛
《以培养学生STEM素养为目标项目化学习设计》来自互联网
        《中小学STEAM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来自互联网
        《中小学STEAM教育体系的建构》来自互联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