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 吴启品
[导读] 当前是一个素质教育时代,高中语文教学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吴启品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第一中学  安徽  淮南  232100
        摘要:当前是一个素质教育时代,高中语文教学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性,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因此,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改革工作,结合以往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语文阅读学习理解水平,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引言
        一直以来,学生的阅读质量就决定着其语文学科的学习质量,也影响着学生对其他学科的认知和理解。尤其是在新高考背景下,阅读的重要性更是被凸显出来了。然而,比较尴尬的是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度却不够。鉴于此,我们有必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努力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高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现状
        (一)阅读教学思维传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下,教师更重视阅读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或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教学方式单一,教师采取的大多是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即讲解阅读要点后进行阅读训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无疑有着负面的影响,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灌输式教学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差异和个体差异,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二)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在人们的认知中,高中学段的教育者都有极强的专业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表现却并不符合人们的理想。许多语文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重视高考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题型,注重让学生进行阅读和作文的练习,忽视了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对学生进行提高,在平时忽视了让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积累,更没有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下工夫。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朗读训练是耽误学生的时间。当学生的字迹潦草时,他们总是以批评代替了让学生在课下进行习字练习,认为学生只要认真写就足够了。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字迹潦草是一种习惯。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上进行纠正。让学生多从学习习惯上进行改变才是语文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许多语文教师自己的字写得就不够好,造成自己指导学生练字时自信心不足,更不能指出学生的字需要怎样努力才能写好。
        (三)阅读教学深度不足,阅读缺乏理性思考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无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传授阅读知识与进行教材阅读的训练上,忽视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养成,也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理解思辨能力的培养。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进行深度思考。阅读教学仅仅是进行阅读,缺乏理性思考,导致学生对文本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缺乏探究,阅读浅尝辄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没有真正得到锻炼,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创造性地使用高中语文阅读教材
        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载体就是阅读教材。然而,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被动地使用着相关的阅读教材,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阅读教学失去了本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借助或者坚守阅读教材这一承载体。不仅如此,我们更应尝试成为阅读教材的建设者。

这是因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阅读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或者说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材从某种角度而言是为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并搭建一定的平台。在教学中,由于具体的校情、学情不同,我们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按照阅读教材的要求来开展教学工作,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或是相应的补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好地体现出教材的价值。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高中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正确认知水平,充分发挥出语文阅读课堂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利用好教学课堂这个教学主体环境,根据阅读文章内容创建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解各项语文阅读学习知识和方法。比如,当教师在布置关于雪的文章创作时,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雪,去利用不同渠道方式收集到关于雪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材料,然后让学生相互分享创作素材展开互动交流,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激发创作灵感,并在材料阅读学习中积累到更多创作素材。高中语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可以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阅读活动创新设计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比如,当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到《雨巷》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新创设教学情境,结合文章内容优化布置课堂教学环境,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意境的理解感受,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提升阅读质量,增强阅读能力
        阅读量的增加和阅读空间的拓展固然重要,但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学生时刻都面对着海量的数据信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阅读信息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低级、庸俗的作品。此时,教师就要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地筛选信息,选择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优秀作品,以增强精神力量并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这样便能避免学生因接触不良信息对自己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推荐一些国内外优秀的经典作品,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除此以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审美感受,倡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分享、交流和探讨,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实现立德育人的教育目标。
        (四)放宽学生阅读限制,鼓励全面阅读与群文阅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教师也不能忽视阅读的课外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需要高效的阅读,也需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阅读眼界。课外拓展阅读能够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扩宽学生探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要合理选择课外阅读内容作为学生阅读的拓展,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契合学生需求或者能给学生深刻启示的优秀作品,让学生的阅读更加深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起到培养能力与锻炼思维的作用。
结束语
        阅读教学虽然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但却不能孤立进行,而应注重与写作、朗读等其他语文教学形式进行配合,以更好地优化语文教学,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团结.建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7):128-129+160.
[2]孙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19(11):24.
[3]李秋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118.
[4]贾清.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才智,2019(27):58.
[5]高春泉.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