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凡
中江继光实验学校 618100
摘要:新时代教育的发展给小学语文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使核心素养成为学校与教师的关注重点。语文核心素养是指语言构建、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使学生能够找到学习语文知识的捷径。现代的教育事业对学生全面的发展更为重视,因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文章根据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以便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综合实践;应用
前言
教师是传授学生知识的教育者,是学生迷路时的指路标,也是学生求学路上的陪伴者。那么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小学阶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培养他们语言构建、思维发展、审美鉴赏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核心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备受师生的关注,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态度的端正,是核心素养应用的重要内容。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教学课堂中,部分学生的态度不够端正,总是出现小问题,而且细节上的知识点,没能够充分地掌握和消化。同时,学生也缺乏自身的基础学习能力,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学习障碍。因此教师要做好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工作,提高学生课上学习的效率。
(二)教师综合实践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部分教师还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落后。教师都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课程中也只是利用黑板、粉笔等基础教学工具进行授课,还维持了原有的状态,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也仅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获取的信息也没有别人多,从而导致学生态度不端正,使学生对学习无法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的讨论、分析和评价中。通过丰富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1】。
(三)教师缺乏对综合实践教学的认知
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对综合实践教学的认知不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有分数是大部分教师所推崇的教学意义,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记住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觉得学习很枯燥,无法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导致他们学习质量下降。因此,教师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等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印象,加大信息传递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授课。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没有自由的学习空间,导致学生热爱自然,崇尚自由的成长诉求得不到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无法实现。在课堂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和领悟语文知识对他们课堂实践的重要性。高效地落实语文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勇于创新等核心素养,凸显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价值【2】。
三、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一)重视语言感悟,激发学生情感
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就是能够让学生透彻地了解语言。在课堂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这样他们学习语言的能力才会增强。教师应该注重课堂上的朗读课文环节,保证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课文。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这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并且纠正错误。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告诉学生朗读方式和怎样酝酿感情,引导学生的精神进入到文章中所发生的故事里面,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魅力,与文章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七律·长征》的情境和表达的感情,让学生感受那种磅礴的气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当时万里长征的纪录片,让学生亲眼看到长征队伍的庞大以及先辈历经的艰辛。与此同时,教师为学生播放朗读家激情朗诵的《七律·长征》,烘托课堂氛围、感染学生情感,使学生也要迫不及待地朗诵课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地去朗读课文,又可以使学生增加语文知识、领悟思想情感和积累语言、语感【3】。
(二)加强小组讨论,灵活运用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教学与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同,必须要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操作,有些教师过于极端的方式、方法,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缺失和疏漏,而且会导致小学语文课堂的综合实践教学,朝着反方向进行。因此,作为推动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进行课堂实践时,教师首先要给小学生较多的发言机会,多观察他们的发言内容和提出的问题,以及解答问题的方式。由此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准确地了解小学生的优势和劣势,这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未来成就,从而不断地创造出更高的自身价值。
其次,在开展课堂实践的时候,教师需要与学生同舟共济,单纯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方法,不利于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的开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在提高课堂实践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小组内讨论“怎样保护地球”,并且要求各个小组总结出一份具体做法的报告。在学生写完时,教师可以要求他们要按照报告中的做法保护环境。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而且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情境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就需要教师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办法,经实践调查研究表明,在小学语文中开展情景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在开展情境式教学时,教师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工具,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对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科学合理的情景教学,进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在讲解《白桦》一文的时候,让学生站在窗前,闭上眼睛,教师为学生朗诵来烘托氛围。让学生想象在自己身前就有一棵白桦树,雪为树身披上一身的雪白的衣服,为它勾勒花边,为它编织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使他们身临其境感受着白桦树的高洁、挺拔。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下或者画下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借此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从而使学生对课本内容印象深刻。
四、结语
我国在小学语文中能够将核心素养和课堂实践教学很好地融入,并且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成果。今后,教育工作者还应不断研究和探索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方法,以丰富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堂一定要坚持在核心素养应用上保持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克松.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试探[J].万方数据,2019,588:124-125.
【2】郭玲玲.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19,9:151-152.
【3】何颖.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学,2019,184: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