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婷
四川南充市安平中学
有些刚走上教师队伍的新老师,在我面前抱怨语文难教,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其实,语文是一门大众化的学科,并非难教。老师们的难处,就在于对教材没有把握住。由于教材没有吃透,就驾驭不了课堂,学生自然就没有兴趣了。俗话说:打铁需要墩墩硬。我们也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就是蓄水,当你蓄到一桶水的时候,在课堂上,就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
多年以前,我在教人教版八年级(上)《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时候,留给我的体会是很深的。我当时读完以后,眼泪溢满了我的眼眶,我大声说:这就是我们的母亲!这篇回忆性的散文在写作上,语言特别朴素、平实。作者用一系列生活琐事来表现母亲的伟大,感情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我在备课的时候,就非常认真,决定把我的感情世界带到课堂上去,让学生也感悟到一种伟大而又真切的感情。
我首先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②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上:①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②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①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②巧妙地迁移到自己的母亲身上来。
我对教学重和难点的设计,抓住了两个点:①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 ②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目标和重难点确定好以后,我又认真设计了“导学过程”,尤其是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老师闪亮登场,没有聚光灯,没有音乐,全靠走进的一张嘴去吸引学生和感动学生。于是,我认认真真编写了“导入新课”的启发谈话。我满怀深情稳步走进教室,然后缓缓地说:
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多少回梦萦魂牵,多少回含辛茹苦,多少回披星戴月,守护的却是共同而永恒的期盼。是你们用勤劳的双手,支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是你们用宽广的胸怀,呵护着一个儿子的成长,你用滴滴心血养育了一个举世瞩目,伟大而又优秀的儿子,你是中国人民的功臣,你对对儿子是浓得化不开的爱!当儿子玩了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戎马倥偬的时候,你却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你的崇高伟大而又平凡将永远留在儿子的心目中。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吧!学生自觉地就纷纷翻开了课文,读了起来。
学生读完以后,我就带着他们走进了作者,对作者的了解,更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朱德母亲的敬爱。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位居十大元帅之首。
(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我根据事先的分析,部分学生可能对下面的字词不会读,不会理解,我通过多媒体,一起和学生对字词逐一理解:
溺爱、辍学、私塾、劳碌、和蔼、宽厚、 管束、慰勉、为富不仁、节衣缩食、 祖籍 、任劳任怨、妯娌、周济、衙门、聊叙、迁徙、佃、睦、 豌、庚、差役
字词的问题解决以后,我播放配乐朗读。再次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之中。
学生听完朗读后,我问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初步感受,大家都说写得很感人。于是我接着问,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我的母亲?
同学们纷纷回答:痛悼母亲去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其中“退佃搬家”表现坚强不屈的性格;母亲理解儿子。鼓励支持他投身革命。“送子读书”“同情革命”“坚持劳动”“支持革命”“热爱劳动”);从三个方面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以后,我就叫他们,按照自然段把这些事件分开。我又问:文章的写作顺序有苏敏特点?全班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倒叙—顺叙—倒叙。
第一课时,非常成功,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第二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1.认真研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第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①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②表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③表达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2.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朱德的母亲具有许多优秀品质,试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和概括。
在指导学生精读品析过程中,我设计的问题是: 1.课文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情。细读下面的句子,用心体会这一特点。①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②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③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④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⑤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2、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最后,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我让学生积累关于母爱的名言,并且恭恭敬敬地抄写下来,贴在教室里,展示墙上。比较好的名言有: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日本)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上完这篇课文,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这篇回忆性散文语言上朴素、平实。作者用一系列生活琐事来表现母亲的伟大,感情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以设置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引入课文表现出激情,感染学生。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合作探究,活跃了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