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观峰
萧山区瓜沥镇第一初级中学 浙江省杭州市 311241
摘要:对于初中科学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来说,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罗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当前的学科教学中,老师更多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想确保对学生科学素养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必须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本文对当前初中科学教学多个改进策略进行了讲述。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策略
引言:初中科学这一门学科的教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同时这也是一门具有严谨结构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要让同学们能够拥有更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从当前科学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入手,综合分析了针对问题解决较为有效的几个生活化教学方案,这对当前初中科学教学的改进有一定的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
初中的科学教学,由于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的繁杂零碎,教学内容安排又非常的多,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同时很多教师应试教育观念非常的强,在上课的时候,更加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所以很少给同学们留有充足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科教学效率,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很难起到较好的帮助,同时也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
2、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的初中科学教学中,以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表现得特别的单一,老师往往会死板的让学生按照已经设计好的内容进行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并且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较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利于同学们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所以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培养效果并不理想。
3、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
在当下的学科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并不关注,更多老师看中的只是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能够留给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机会并不多,所以难以对同学们的实践能力进行较好的培养,这也导致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科知识难以理解,学习效率并不理想。
二、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1、以生活化情境导入
课程导入是当前初中课程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初中科学这门学科具有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所以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要做好教学导入的工作,采用的方法一定要科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更快的集中上课的注意力。老师首先要确保在课程导入环节,就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学习兴趣,选择进行课堂导入的内容必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跟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高度相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老师开始进行课堂导入教学的时候,可以给学生预留一点时间,让他们对即将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对所需要学习的大概知识点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时候再进行正式的课堂导入教学,这样对于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效率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低碳生活》这节课程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低碳生活事件,作为课堂导入的内容,比如某些同学在过去可能会采用打的的方式上学,这种上学方式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普遍能够接触到的,而在强调积低碳出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更多的采取公交出行这一种方式,公交上学这种方式也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是他们较为熟悉的生活场景,所以通过这样的生活场景来开展低碳生活的课程教学,有利于帮助同学们将学科知识中较为抽象的理论进行理解,加深同学们对低碳出行知识学习的印象,提升教学效果。
2、提升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也就是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师生之间建立更为稳固的情感联系,调动同学们学科学习的兴趣和意愿。为了能够让同学们更好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初中老师可以更多的采用生活化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同学们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对相关的科学知识进行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能够对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起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在生活化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会得到很好的凸显,他们思考的机会会更多,所以对于他们的科学综合能力以及素养都会非常有帮助,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生物群落》这节课程内容的时候,初中老师完全可以让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来更好的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水平,和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组教学,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获得学习上的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中,初中老师必须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分组教学中,给予同学们更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得班级上每个同学都能够学有所获,在分组之后,老师可以给同学们安排一些,关于生物群落的知识问答设置,让同学们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加深对知识学习的印象。
3、强化科学实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初中的科学实验教学中,这是本门学科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开展科学实验的机会,在实验的设计方面要更多的贴近生活化,贴近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同时也要确保整个实验的安排具备较好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同学们相对较为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来开展科学实验,能够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通过这一类的科学生活化教学,也能够非常有效的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这样同学们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也会更加有兴趣,更加富有积极性,这对于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核心素养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能源及其利用》这节课程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非常轻松的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较多有关能源利用的教学内容,比如,同学们在家里面经常看到的用液化气以及电能来烧火做饭,又或者是通过对,充电摩托车的充电来实现对摩托车的驾驶。这一系列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场景,能够让同学们更为方便的理解能源的相关科学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中,同学们可以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实际的能源使用试验,这对于提升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非常有帮助,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当前的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老师应该更多的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要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更好,首先课程老师必须加强对自身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的提升,通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以及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活化教学熟练程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方艳云.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J].科教导刊(下旬),2019,06:146-147.
[2]曹蓓蓓.初中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6:38-39.
[3]邱立岗.浅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升[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2:177-178.
作者简介:龚观峰,男,1985年9月出生,萧山人,汉,大学本科,中二,研究方向:生活中的实验,单位:萧山区瓜沥镇第一初级中学,邮编31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