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王丽姿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无形中加大了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需求,中职学校的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但部分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遇到了一些难题。
        王丽姿
        昌图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11259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无形中加大了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需求,中职学校的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但部分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遇到了一些难题。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帮助学生扩展学术知识,也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职生年龄普遍较小,经过三年的中职教育后就要步入社会,因此,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养迫在眉睫。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高质量技术型人才,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改革和优化。
关键词:中职语文;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引言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学校教育尤其是中职院校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语文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把握语文的特点,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因地制宜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一、人文素质及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
        人文素质是人对世界的认识,对生活的看法,是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为人处世之道。人文素质是人发展的基础素质,它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人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人文学科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利用人文环境对其进行熏陶,使学科中的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学生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例,一个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外,还要有良好的劳动技能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秀的民族精神,全面、科学的思维方式等。
二、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和困境
        (一)、教师未制定正确的培养方案
        当前,中职语文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大部分教师未注意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只按照教材机械授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导致学生丧失了对中职语文课程的热情。中职院校招生较多,学生基数较大,教师很难根据学生基础和特点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时缺乏针对性。
        (二)、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中职学生都有专业课的学习任务,语文并非是学生本专业的重点科目。因此,很多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认为语文知识的学习对自己专业知识学习作用不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需要学生重点背诵。对于背诵课文,很多学生都没有兴趣。因此,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三)、社会环境的制约
        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年轻人过于追求物质而忽略自身精神文化的建设,学校和家庭对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也没有充分重视,教师对学生缺乏人文主义关怀,导致学生学习意识淡薄,部分学生是非观、道德观扭曲,个人主义盛行,人文素质教育质量不高。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途径
        (一)、教师带领学生感受人文魅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方法。教师在解读语文课本内容时,不要局限于向学生讲解应试技巧,要重视对作者生平、写作风格、创作背景、个人情感的讲授,带领学生深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文学之美。教师不能拘泥于理论,要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和自身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看似只简单讲述了作者与父亲之间的细碎小事,实际却是对伟大父爱的歌颂,延伸了作者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让学生回忆自己被爱包围和呵护的事,让学生学会感恩身边的人。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除了要从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情况,还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自身角度出发,从社会生活中的案例的衍生点提取对文章教学有利的相关内容,积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对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相关的人物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新思维,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项链》这篇文章时,教师除了要解读文章主人公的复杂心理,还需要将《项链》中存在的一些社会小人物中的心理带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能够结合实际探究改变人物命运的原因和人物命运蕴含的哲理性,从而借由小说主人公的事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创设教学情境,以景化人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中职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参差不齐,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尤为重要。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切体验中提高人文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讲到中国古诗词时,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朗诵会,利用《朗读者》这一模式进行教学,鼓励每个学生进行古诗词才艺展示,学会“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内心中最想表达的情绪,用发自心灵的声音朗读自己的梦想,感受文字的力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对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对此,中职院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此,中职院校需要通过专项培训、教学研讨等形式让教师掌握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方法,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进而保证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另外,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中职院校也要注重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这样有助于涵育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五)、利用经典读物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能局限于语文课文,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经典的课外读物在课堂上讲解。这样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积累,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教师要选择思想积极、具有正能量的经典读物,鼓励学生的学习。经典读物中的人物往往塑造得十分鲜活,具有典型性。考虑到中职生年龄较小,教师可以选择年轻人喜欢的正能量电影,将其与授课内容相结合,适当在课堂中播放电影中的经典片段,提高学生对文学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也可以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并定期举行阅读分享会,让学生轮流上台介绍自己阅读的读物的大概内容、人物角色,并说出自己的观后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就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每位中职语文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给予学生一定的人文关怀,在提高学生专业和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于艳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就业能力[J].辽宁高职学报,2019,21(08):60-63.
[2]张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9(07):77.
[3]李成.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内江科技,2019,40(01):145+120.
[4]江爱国.强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探索[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03):37-39.
[5]周婷.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优化路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7):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