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陈翠平
[导读] 在新高考3+3的模式下,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笔者逐渐构建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
        陈翠平
        重庆市聚奎中学校  重庆   402289
        摘要:在新高考3+3的模式下,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笔者逐渐构建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实践中,在每一个小组长的组织带领和班主任老师的督导下,“学习共同体”的小组成员之间在相互沟通、鼓励、交流学习过程中,极大的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催化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升了核心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组;学习共同体;构建
        在新高考3+3的模式下,笔者所在班级的选择学科组合为物理、生物、地理。由于学生选择不同学科的特点,本班虽然是实验班,其实孩子们的学习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相比于对照班级,本班的尖子生部分断层现象十分明显,组合内排名前十本班仅有三人。为此,班上的同学在学习信心上受到了不小的打击。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发展方向的灵魂,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方向和未来人生的路都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笔者深深的认识到,当下班主任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努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的同时,形成学生从内心到行动上的文化自信。于是笔者开始着眼于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和构建。期望在班级中通过小组“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来达到以上的班级目标。对于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笔者的实践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
        第一步:共同体的搭建
        先将本班学生按照历次考试的总分成绩排名情况进行整理并综合排名,再采用S型排列的方式将班上的60名学生依次分为1-10个整体实力水平相当的学习小组。这样的分组方式,使得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具有同样的参考标准和竞争实力。学习小组的成立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人员基础。
        第二步:组长民主推荐
        为了让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发挥更大的团队协作功效,每一个小组需要一位认真负责的领导组长。采用民主推荐的方式选出小组长,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小组长在今后的小组工作过程中更具有说服力和话语权。经过小组组员的积极推荐,每个小组都推选出了自己小组能够让人信服的学习组长。小组长的推举产生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引领条件。
        第三步:组长培训到位
        将民主推荐产生的组长们聚集在一起,对他们就如何展开小组“学习共同体”构建进行专项培训。

首先,让每位小组长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自己肩负小组未来走向和发展趋势的责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其次,明确小组长们工作的具体内容分为组员学习积极主动性调动、团结意识培养、作业适时督促、课文的随时抽背等等;最后,引导组长们需要定期交流、总结和反思,为后期引领小组“学习共同体”构建得更好不断蓄力。
        第四步:执行策略着陆
        培训到位的小组长们上岗后,在本小组中起到了核心引领的作用。不管是通过自身积极学习行动的带动性还是谆谆言语的激励性;不管是平时作业的督促性还是课文抽背的适时性等等。只要小组长们将小组策略执行着陆并坚守,便会在无形中慢慢形成良好的小组学习氛围,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便会在无形中慢慢形成。并逐步提升小组成员间学习的协作性和主观能动性。小组长们能否让策略得到良好得执行,是小组“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确保执行策略安全着陆。
        第五步:实时督导跟进
        作为班主任老师,在小组“学习共同体”形成的初期是不能完全脱手的,需要适时对小组运行状态进行跟进,并对做得不是很到位的地方或小组长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以便在接下来的小组运行和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更稳步和高效。一定程度上来讲,班主任老师怎么引导,孩子们便怎么行动,因此,适时的督导跟进对“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督导作用。只有小组长的引领和班主任的督导紧密结合,才能使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工作推进得更趋稳定、高效和深入。
        第六步:奖励机制护航
        在小组长的引领和班主任的督导下,辅以一定的奖励机制,便可激励孩子们的学习斗志和学习热情。当然,主要以精神奖励为主,适当物质小奖品为辅。在每次小组考核完成之后,对每一个小组进行综合打分排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彰,颁发奖状。同时,综合排名更靠前的小组在接下来的坐位选择中拥有优先选择权。小组成员们为了能更有选择余地,便会不断相互鼓励,不断进步。有适当的奖励机制护航,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进行的更顺畅和更有活力。
        学生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不仅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还激励学生小组成员间学习的团结协作,同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素质。基于以上六个步骤,在笔者的实践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截至目前已满一学年,运行状况良好,学生成绩和能力提升在同类班级中十分显著。例如:一段上线人数由分班时的19人上升到31人;学生每次都能在铃声响之前主动安静下来进入学习状态;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劲儿十足;同学之间很团结互助,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任何矛盾冲突等等。
        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未来的路还有很长,笔者坚信如果坚守小组“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初心和恒心,那么学生必将催化出更大的学习潜力和进步空间,并为他们未来人生的终身学习和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孙镜峰.学习共同体:引发深度学习的催化剂[N]中国教育报.2018(8)
[2]马宏.构建新学习共同体生长未来教育形态[R]中国网.2020(6)
[3]孟久儿.抓住契机构建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