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杨洪川
[导读] 现在的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尽管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但是研究发现学生上课的效率一直不高,效果不尽如人意。
        杨洪川
        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信息化的新时代,新时代的小学生是幸运的,处处享受着信息化为他们带来的便利,但是也需要他们顺应这个时代的潮流,积极学习信息技术,以便在未来某一天跻身到提升信息技术水平的行列当中去,为信息技术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的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尽管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但是研究发现学生上课的效率一直不高,效果不尽如人意。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
        一、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学习能力极强的一个阶段,可以趁这个时间打下良好的基础,正确引导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在未来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是他们接触信息技术最主要的渠道,所以,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二、造成课堂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1. 老师不重视
        许多老师对待小学生信息技术课所持有的态度就不端正,认为孩子还小,让他们自己玩就行了,所以许多孩子学不到知识,只会玩网页小游戏。尤其是当小学生面对自己人生中第一次比较大的考试时,老师通常会把信息技术课换为语文、数学等必修课程,足见老师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
        2. 学生的自觉性及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小学生终归还小,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上比较自觉的孩子会认真听老师讲,而不自觉的孩子只会偷偷地玩游戏或者做其他事情,就算都比较自觉,学习能力的差异,也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两极化差异。
        三、关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建议
        1. 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不管是知识还是技能,孩子只要感兴趣,都会去主动学习。对于这门课来说,只要能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他们就会去积极主动地探索,如此一来就能间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十个手指找朋友”活动中,学生最开始就需要标准的指法,可以用“连连看”“找朋友”等游戏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 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这门学科不但要求学生有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老师在教授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基础理论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完理论知识以后,留给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并在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便于学生掌握正确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在“天天多媒体作品的美化展示”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应让学生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由学生自主制作并美化,并在课堂上公开展示。


        3. 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这个建议主要针对老师,要合理地规划上课时间以及内容,内容少了,浪费课上的时间;内容多了,学生难以消化,所以安排好每节课的时间就显得很重要。至于如何安排还要及时地和学生沟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就比如电脑的构造、开机方法等基础性的知识可以不用花太多时间,对于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完全陌生的东西则要掰碎了进行耐心的讲解。其次,关于信息技术的许多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老师讲解过程中要形象生动,不能讲死知识,并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其他未知的功能。例如在“我的网站我做主”活动中,老师对网站如何制作进行详细讲解之后,开展一个网站制作比赛,学生在自主制作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未知的功能以及加深对这门学科的理解。
        4. 布置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老师和学生严重缺乏交流与互动,老师只负责讲,学生只负责听,一节课将近40分钟,老师讲得很辛苦,这种模式很枯燥,学生很难将注意力一直放到老师身上,更何况还是小学生。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老师要将主动权尽量交给学生,多与学生互动,例如可以通过“计算机画图比赛”“电子手抄报比赛”等方式,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这些不仅可以用来互动,也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能够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找到自己遗忘的知识,以及能够将自己学到的新技能分享给其他同学,这样可以做到共同进步,还有就是通过讲一些笑话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再一次集中,这些都是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的办法。
        5.因材施教,凸显个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电脑基本是家家户户的必需品,在上学之前,很多学生就能够在家里熟练的独立运用电脑进行聊天和游戏,但是会操作电脑不代表掌握了全部的信息技术,与正规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还是具有一定差异的,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建议老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和个性进行教学,以启发诱导为原则,使学生在之前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升,凸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多实践,这样才能最快、最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例如,在打字学习时,由于学生上一年级之前在家里掌握操作电脑技能程度的不同,导致出现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部分学生已经完全认识键盘会操作可以熟练的打字,还有部分学生对键盘完全陌生,不会打字,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首先让零基础的学生从认识键盘键位开始,然后通过软件进行简单的字母打字练习,对于已经能够熟练打字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请求帮忙式的教学方法。例如,你可以帮老师打一篇文章吗?如果是低年级,建议要预备带拼音的文章,方便学生识字,这样学生会有一种自豪感,觉得帮助了老师,从心底十分乐意去帮助,从而巩固了自己的打字技能和速度。所以面对不同的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总之,信息技术是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门课程,未来有着对人才很大的需求量,这样看来,在小学阶段进行启蒙教学就很重要了。所以,生动有趣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是未来信息技术人才的摇篮,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间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解决办法以及提高课堂效率的办法,希望对老师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申金豹.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才智,2020(3):71.
        [2] 陈珂.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8):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