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美仙
云南省广南县那洒镇羊街小学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信息意识,养成良好的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能力。立足于纲要和课标要求,在实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学习信息技术的权力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探究信息技术,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信息技术高效探究式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探究式;高效课堂
引言
在信息技术时代,很多传统行业焕发了新的生机,社会上很多工作被计算机所取代,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在这一背景下,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就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经历思考、探究和实践的过程,才能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就要通过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提供探究和实践的机会,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促进其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
一、探究式学习概述
探究式学习在如今的课程教学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是教师在学科教学当中筛选并确定学习主题,借助情境创设与安排课题任务的方式,指导学生独立发现、表达、解决、沟通问题,并利用这样的方法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
二、探究式教学的优势
(一)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宰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学生往往是在教师既定的教学计划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在按照教师的教学意愿学习的时候,学生很少有学习知识的主动权,甚至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也会被教师否定,长此以往,自然会失去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探究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因为,探究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实施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无论是提出探究问题,还是进行问题探究,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且在如此活动的体验过程中,学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见解,并就此展开互动,通过集体合作,碰撞思维,建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在轻松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时候,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满足感,增强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为今后自主地学习信息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开放性
学生间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学生本身拥有的认知经验、思维方法,面对问题时的处理策略等都各不相同。也是因为这一独特性的存在,教师在对探究性学习方案进行设计时,要掌握灵活多样和开放性的原则,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宜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与同伴和教师分享开放性的探究结果,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锻炼创新能力。
三、小学信息技术高效探究式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优化导入,引导自学探究
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为信息技术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保障,也能够让学生明确探究方向,为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掌握打下基础。自学探究指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示之后,让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这一环节可以把学生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学习当中,引发学生的积极情绪状态,触动学生的心灵,打造活跃宽松的课堂氛围,给信息技术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始。这就需要教师在导入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在导入层面就要体现出探究式学习的优势,为学生以积极状态投入自主探究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学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给学生展示两张打印好的字,分别是以普通宋体字呈现出来的文字和艺术字,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请问哪张字更漂亮?大家知道这么漂亮的文字是如何设置出来的吗?大家想要学习吗?这样的设问一下子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积极性,而教师这样的简短导入也是为了给学生的自学探究打好基础,让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支持之下主动自觉地投入自学探究阶段。由于自学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挖掘学生潜能,强化学生自主能力,培育学生自学习惯的途径,可以让学生一生受益,所以教师提供的自学探究时间不能过短,要让学生真正有所思考和质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获成就感。
(二)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指在实施探究式教学之初,教师立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创设符合教学所需的特殊场景,使学生在场景的辅助下,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在此情感的驱动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建构知识的教学方式。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明确,创设教学情境是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保障。因为创设情境是为信息技术教学服务的,是为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知识服务的。所以,我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一般遵循生活原则,趣味性原则和探究性原则,保证所创设出的情境,能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且学生能对情境中的信息技术现象产生兴趣。
(三)对比成果,激励探究创新
基于探究式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创造,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所得到的一系列成果,让学生在成果展示和成果对比的过程中累积体验,为学生的实践创新提供有利条件。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的兴趣通常体现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当中获得的成就感上。新课改提出要充分发挥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探究学习当中挖掘潜能。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究式学习以及大胆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成果的过程中感受学习乐趣。例如,在教学幻灯片的制作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以“我爱我的校园”为主题设计展现校园面貌的幻灯片制作竞赛,呈现出自己视角的校园,并在其中注入自身对校园的情感。在学生的制作活动当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而学生也要自主探寻适宜的元素激发创造力。为适当降低学生的制作难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分组设计的方式完成任务,并借助分组探究协作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工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多元评价,张扬个性
教学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注意面向每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不同方面。实施差异教学,更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原则,不能仅局限于知识与能力,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训练,教师要激发其兴趣,使其乐于写话,主动写一写身边的事。但由于每个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力和对文字的感受力不尽相同,一些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事情经过及内心所想,而有一些学生只能简单地表达事情的经过。因此,教师对于写话的评价要注重差异,要多多鼓励那些暂时还不能明确表达想法的学生,抓住其点滴闪光点进行表扬,让他们觉得每天都有所进步,从而真正实现写作能力提升。
结束语
立足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在组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在课改理念和课标要求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应用探究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引导自主探究,指导合作展示,多元评价总结,从而使学生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获取学习乐趣,积累基础知识,锻炼操作能力,提升信息技术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施阿婷.初中信息技术基于模型的探究教学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11):43-44.
[2]桑盈盈.浅谈信息技术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策略[J].品位经典,2019(11):109-110+112.
[3]张世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字通信世界,2019(11):277.
[4]黄义勇.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4):202.
[5]高俊丽.探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3):88-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