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李仕鹏
[导读]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进行语文课堂学习时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增强学生的语文理解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阅读习惯,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仕鹏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沙湾镇连阡小学 563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进行语文课堂学习时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增强学生的语文理解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阅读习惯,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小学语文使用部编版新教材,教材内容进行较大调整,内容的呈现形式也更加丰富,课文的选篇对优秀、经典的传统文化篇目比重大大增加,同时也兼顾时代性,新的语文教材开始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强化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筛选优质阅读篇目,为学生讲解阅读方法、阅读技巧,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开拓广阔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然而,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尚有不足之处。
一、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
        (一)农村学校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推行新课改已经很长时间,有的教师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过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调整,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然而,很多农村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过多关注学生的成绩,让学生花许多的时间抄写字词,认识生字等,使得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缩短,造成学生阅读能力缺乏,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导致学生出现成绩考分较高,但阅读能力比较弱的情况。
        (二)阅读范围狭窄,阅读指导不足
        语文课本中的阅读素材经过仔细筛选,贴近学生认知层次,但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阅读,因为课本的知识面并不能全面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单纯以课文为阅读教学素材,长期讲解也让学生充满疲倦感,而且将课文讲解与阅读教学指导完全等同,也缺乏专业的阅读技能与方法指导,这样合二为一的阅读教学收效甚微,极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感,难以从更深层次品味文章,阅读能力也难有提升与突破。
二、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指导策略
        (一)家庭和学校需要重视阅读
        学校和家庭应当重视阅读,我们不要过度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要从行动上帮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阅读的目的,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构建阅读环境,促进学生阅读的形成。在家里,家长要起到榜样作用。家长可以给孩子购买适合的书籍,为孩子阅读提供资源。同时,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阅读,不能家长在玩游戏、看电视的时候,要求学生阅读。

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家长可以抽空和学生一起阅读,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有疑问的部分,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解答。家庭和学校同时重视阅读,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深入分析文本内容,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质量就会有大大的提升。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开展语文阅读时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当前的阶段中,泛读和精读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泛读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致浏览,了解其故事主要内容。精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文本中的每一句话,深入挖掘作者的思想意图,充分捕捉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降低学生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难度。
        (三)学生为主体:关注阅读倾向,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当了解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认知层次,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倾向,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与阅读教学之间的高效关联。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既要认真阅读教材文本,还应在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有所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保持最佳阅读状态。语文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础,从教材出发,多角度解读教学内容,挖掘教材内容精髓,以此为依据,循序渐进地安排阅读内容和阅读延伸,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目标。
        (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合适的阅读方法,学生才能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爱上阅读,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可以把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或者疑问的部分记录下来,第二次阅读的时候,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有什么新的想法,也记录下来。阅读就是在不断积累中进步的,学生在读书笔记中,可以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慢慢赏析品味,领会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体会作者在写作中的情感,这就是精读。而一些段落又可一目十行阅读,这种叫做泛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在阅读中不断积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为学生传递一定的语文阅读方法。掌握了一定方法的学生,其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也能得到切实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玉梅.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N].贵州民族报,2018-07-11(B03).
[2]段琪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1):245.
[3]孙梅,袁玉姣,黄河刚.学困生阅读能力调查评估及对策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686-6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