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辰
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美术学院150010
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美术鉴赏课程中,美术鉴赏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往往都是采取由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缺少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就使得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使学生对现阶段的鉴赏知识不能做到有效的把握,美术鉴赏的教学目标也不能更好地完成,也影响了整个美术鉴赏学习体系的发展和创新,使其受到阻碍。所以,本文就现阶段高校美术鉴赏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意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
1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作用
各类美术作品在其构图方法、空间的表达形式、色彩的搭配运用、光影的变换都有着其独到之处。美术鉴赏教学可以令高校学生将视觉感受与艺术鉴赏能力相结合,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文化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能够优化健全学生的性格。[1]美术鉴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联系想象、进行评价,还要完善自己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情感感受能力,塑造一个完整而强大的精神世界。在开展美术鉴赏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向学生教授关于优化的内容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进行深入分析,理解那作品中所表达的精神。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锻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鉴赏思维。
2现阶段高校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
现阶段,高校对于美术鉴赏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加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所以会使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下降,教学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而且美术鉴赏课程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容易令学生丧失对鉴赏课程的兴趣,成为他们学习的压力,这样就无法达到该课程的目的。[2]
2.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精神层面重视不够,片面教授知识内容。
教师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美术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其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简介、作品的色彩搭配、构图形式以及创作风格、创作手法和技巧等等,这些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略显晦涩枯燥,对专业的要求过高,一些同学学习起来很困难,这就有可能使得学生对美术学习望而生畏,丧失了对美术鉴赏的学习兴趣。其实增设美术鉴赏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忽视了艺术感悟和精神的探索,没有将美术作品中的精神气息向学生们展示出来,没有将美术鉴赏同精神教育结合起来,那么教学的意义也就失去了。
2.2美术鉴赏课程中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学水平以及艺术欣赏水平,适应社会发展对于文化艺术层面的需求,所以美术鉴赏课程中引导学生通对作品鉴赏,培养审美能力,能够扩宽学生对于知识内涵层面的理解,充分了解世界文化的异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如果教师在美术鉴赏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过多地使用大量的专业名词及术语,可能使一些同学对于类似构图形式、理论技巧、色彩搭配等专业知识觉得枯燥无趣、晦涩难懂,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进行作品鉴赏的真正意义所在。这是因为教师对于美术鉴赏的目标还不够明确,美术鉴赏的首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能够体会作品中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及情感流露,这才能够实现教学真正的鉴赏效果,达到美育的教学目标。[3]
2.3在美术鉴赏的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美术作品的文化性
美术中的各门类都起源于不同的国度,也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艺术家将特定的民族文化、鲜明的时代背景、独特的地域风格、个人的生活经历融入其中,这就使得美术作品饱含文化价值。
但在美术鉴赏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如果过于注重对绘画技巧的讲解,忽视了美术作品中包含的文化价值,不能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没有引导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文化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就不能使学生对作品进行真正感悟和理解。[4]
3针对现阶段高校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合理意见
3.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学生在美术鉴赏中的精神感悟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只向学生教授美术创作的构图方式、作品风格、理论技巧、色彩搭配等美术专业知识,而忽视了作品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涵。首先要将专业知识的名词进行转化和简化,让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接受,激发他们对美术鉴赏课程的积极性,其次可在美术鉴赏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精神层次的探索、情感方面的感受以及对艺术方面的感悟,将美术教育与作品鉴赏紧密地联合起来,促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价值和思想内涵,增强自身的审美情趣、观察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3.2在美术鉴赏的教学中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高校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与艺术素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可以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欣赏中西方的经典作品为出发点,增强学生对中西方的差异、中国独特特点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扩宽他们的知识层面,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技巧形式,还要锻炼他们对美术作品精神的感受能力和欣赏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
3.3在美术鉴赏的教学过程中重视美术作品的文化性
在美术鉴赏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作品中包含特定的民族文化、鲜明的时代背景、个人的生活经历、独特的地域风格进行正确的把握,重视作品中包含的巨大的文化价值。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中展现出来的人文关怀以及文学和美学价值,对作品的文化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培养他们对发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4结语
高校的美术鉴赏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能够优化健全学生的性格,增强自身的鉴赏力与观察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高校在开展美术鉴赏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比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精神层面重视不足,片面教授知识内容,鉴赏课程中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在美术鉴赏的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作品的文化性等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重视美术语言的表达,感受作品精神内涵,理解其文化价值,完善学生的审美观念,拓宽学生的审美思维,从而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艺术底蕴。
参考文献:
[1]胡建新.美术鉴赏课程中关于油画鉴赏教学的研究[J].中国培训,2017(004):130-131.
[2]冯潇.浅析素描在中学美术油画鉴赏中的作用[J].数码设计(上),2018(9):239.
[3]董翎.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研究[J].美与时代(中·美术学刊),2017(12):100-101.
[4]刘成.浅析油画技法和鉴赏的认识[J].北方文学(中),2017(2):52.
[5]王明泰.浅谈如何鉴赏油画作品[J].大众文艺,2014(22):97.
[6]王秋菊.高校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J].青春岁月,2012(06):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