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仙明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中心小学 浙江省 台州市 318020)
摘要:当下,许多身处一线的教师在结合各学校办学特色的前提下,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投入。有效的素材资源是校本课程编写和课堂教学实施的关键。在根据学情、校情、教情的基础上,撷取具有“现实性、连用性、合理性和连贯性”的小学机器人教学素材,不但能提升课程资源品质,明晰课程教学方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综合表现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 校本教材 素材资源
校本教材编写关键在于素材选取,我们可以根据校本教材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素材,这样有利于校本课程在学校开展和落实。小学机器人校本教材的编写,它是针对小学中高段学生开展的校本课程,课程目标是通过学生自主机械搭建,根据任务编写程序,从中让学生认识各种传感器的试用,掌握各种机械结构的原理,学会了图形化程序的编写,而它的教学内容是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在机器人的校本素材选取时要讲究现实性、连用性、合理性和连贯性。
一、校本素材要有现实性
小学机器人校本教材面向的对象是我校的农村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形象思维为主,而机器人的概念他们也只是从电视、电影等的视频中接触过,对现实的机器人的认知不足。因此校本素材从现实中来,选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认知的事物,因人选材,量身定制,符合农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本人所编写的《走进乐高编程》这本校本教材,第一单元选择以生活中的各类小车为素材资源,这些车有的是学生们每天乘坐的交通工具,有的是他们喜欢的玩具,有的是他们喜爱玩的碰碰车。对于各类车的简单结构和前进、后退、转弯等常识的认知,他们还是比较熟悉的。第二单元选择以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为素材资源,如椅子、手摇风扇、夹子等,这些物件不论在学校还是家里都很常见,学生们基本知道它们简单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第三单元选择以生活中的大物件为素材资源,如电风扇和电动门等,这些物件在校园里每日可见,学生们基本知道它们的使用价值和简单的工作原理。
二、校本素材要有连用性
校本素材的连用性是指同一个校本素材通过增减的方法可以在不同课时中重复试用,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其使用其率。搭建是机器人教学中最费时的一个环节,像一辆基础小车搭建一般都需要20-30分钟,一节课只有40分钟除去搭建时间所剩时间不多了,其它教学内容就无法开展,因此校本素材的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在第一单元校本教材编写时,我就用一辆基础小车为素材,通过加装和更换各种传感器实现9课内容的校本素材。
例如第一单元的素材撷取,本人最终选定了几种小车为入编素材。在这些素材中,都有基础小车的身影,不同的只是在基础小车的车身上加装或更换各种传感器,以此设计出不同功能的小车。如下表:第一单元《各种各样的小车》共用部件连用性分析

从上可知,第一单元利用校本素材的连用性,使整个单元的搭建时间只有40分钟,大大节省搭建时间,为更好地学习其它机器人知识。
三、校本素材要有合理性
素材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指南,它明确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如果对素材资源选取比较随意,不进行有效地甄选和过滤,只会偏离课程教学的目标、误导学生学习的方向、耽误教学任务的落实、阻碍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这个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如同虚设,失去其真正的教育意义了。所以开发者在初步确定了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后,需对所收集的素材进行精心推敲,去粗取精,合理地筛选出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资源,杜绝将不贴实际的素材资源编入校本课程,只有这样才能让高品质的素材服务于课程教材,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例如在筛选剪叉原理的教学素材时。本人收集了生活中的剪刀、伸缩门等素材资源,它们都有该原理的应用。如果选用剪刀作为入编素材,虽然它有剪叉原理的应用,但只代表该原理的一个结构,不能落实到整体知识面,因此选择剪刀为教学素材入编校本教材还欠合理。学校校门口的伸缩门,学生是非常熟悉。它的开合不单从一个结构去阐述剪叉原理的应用,还涉及到整个设计面和知识面。选择伸缩门作为教学素材不但能让学生们全面理解剪叉原理的结构及对生活的作用,还能借此原理,触类旁通地说出生活中关于该原理运用的更多例子,让整个知识点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拓展性,也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校本素材要有连贯性
校本素材要有连贯性,要注重素材在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连贯性,不能东拉西扯地选择多种素材,让学生感觉一头雾水没有整体连续性。我们可以一个校本素材在不同单元之间试用,单元间知识点要有递进性,这样做到承上启下的统一效果,学生在学习时知识有条理。如下表:在第二单元中风扇、门、小车等素材在第三单元知识点的递进和延用。
参考文献:
胡兵华,何少莎.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探讨.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