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研学型课堂教学研究——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研学问题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8期   作者:尹绍洪
[导读] 【摘 要】 在全力推行课程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今天,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正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研学型”课堂教学倡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教学议题情景贯穿学习主题,以问题研学作为学习主线,以学生深度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为目标,旨在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
        尹绍洪 (富顺县赵化中学校    四川 自贡     643200)  
      【摘 要】 在全力推行课程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今天,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正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研学型”课堂教学倡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教学议题情景贯穿学习主题,以问题研学作为学习主线,以学生深度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为目标,旨在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研学中领悟知识,立德树人,增强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获得感,真正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研学课堂  学生为中心  议题情景  系统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8-026-02
        “有一种冷是妈妈以为你冷,有一种不会是老师以为你不会。”,“做学生时我们是许仙,做老师时我们却成了法海。” ,这是我在冯卫东老师《为真学而教》一书中读到的感受颇深的一句话。
        一堂课,最为重要的是我们用什么方式,把学生带向哪里。
        “1+N”中的“1”是指一种教学议题情境,“N”是指多个系统研学问题。“研学型”课堂教学倡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教学议题情景贯穿学习主题,以问题研学作为学习主线,以学生深度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研学中领悟知识,立德树人,增强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获得感,真正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一、一个情景贯穿研学主题
        教师一定要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一个有故事的教学议题“情境”,是连接旧知到新知、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可以有效的启发学生兴趣,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用一个有价值的教学议题情境贯穿教学主题,是研学型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情景设计要有系统性。
        议题情境设计要能系统的展现教学内容,要能将教学思考系统的融合在情境之中,要能把整个教学主题贯穿起来,而不是单一的故事情节,这就需要我们研究教材,整合知识,设计出有整体性、系统性的教学议题情境。教学议题情境一般可以以课题、章节、单元为范围进行设计,如《经济生活》可以每一课设计一个教学:如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可以以《茶马古道》为情景,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可以以《精准扶贫》、《新冠疫情防控》、小微企业发展等为情景;《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可以以单元为标准设计情景,如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可以以《厉害了,我的国》为情景,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可以以《今天的政务服务中心》(视频)为情景,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以中央电视台《城市1+1》(视频)为情景,等等。
        (二)情境设计要有选择性。
        议题情境设计要符合教材要求,符合教学主题,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要充分挖掘情景资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议题情境。

如《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可以选择《疯涨的猪肉》生活性情,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可以选择《赵化街上的节能灯》地方性情景,《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可以选择《中美贸易战》时政性情景,《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可以选择《你敢剪吗》开放性情景,等等。
        (三)情境设计要有综合性。
        教学议题情境是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和行为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体,议题情景设计并非单纯的为教学而教学,任何一门学科都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责任,思政课更不例外。所以,思政课的教学议题情境要能体现对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民参与意识的培养,要能融合对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既要能以议题的形式带给学生理性的思考,也要带给知识的形式学生美好价值的感受。例如《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就可以以《香港乱民暴动》、《新冠疫情防控》为情景;《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就可以以《跨越时空的回信》(视频)为情景,等等。
        总体来说,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的议题情景可以贯穿政治教学全过程;议题情境呈现可以是文字材料,可以是ppt,也可以是视频资料、现场教学等。
        二、N个系统问题形成研学主线
        好的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打开探索新知的大门。根据教学议题情景,设计3-4个有层次、有深度的系统性研学问题,用研学问题将教学内容连成学习主线,将知识有碎片走向框架、由浅显走向深入是研学型课堂教学的核心。
        (一)系统性问题
有品质的问题可以形成良好的头脑风暴效应,棘手而又能刺激学生感官的问题可以更好的驱动真实有效的合作。设计系统性研学问题,是引导学生深度研学的核心。每一个教学情境、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研学问题,这些问题一定要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情为基础的,一定要是整体的,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分裂的;要围绕教学议题情境,紧扣教学内容,将教学主题融入问题之中,形成一个问题系统,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之中,并让他们在问题的研学中获得新知,体会收获。系统性问题不宜过多,每一个教学议题情境、每一个教学内容,一般设计3-4个系统问题即可。如教学《文化生活》第十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就可以设计以下四个为研学主线的系统问题:(1)香港乱民暴动折射出部分香港市民在什么观念上出现了偏差?(核心价值观)(2)什么是核心价值观?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追问性问题
        追问性问题即在系统性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或学生信息反馈情况的追加性问题。追问性问题可以提前预设,也可以灵活机动现场增设。追问性问题要能体现对系统性问题或者对学生研学活动的帮助性,要有助于帮助学生在研学中进行多元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如在《文化生活》第十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系统问题的基础上,可以预设追问:“价值观可以多元吗?”“你将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三)拓展性问题
        为了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还可以结合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拓展性研学问题,如开放性的问题:“今天市场上的企业要经营成功还要考虑哪些因素?”、“假如你是人大代表”、“你将如何面对社会中色彩斑斓的文化?”等;再如研究性问题:“当代中学生的消费现状调查”、“寻找家乡的传统文化”等。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研学问题设计要有科学性、教育性和时代性,要能刺激学生感知,触动学生心灵,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有种“云开雾散时,我在丛中笑”的体验感和收获感。
        参考文献:
        [1] 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