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药物干扰临床检验的问题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月8期   作者:夏梦雅1 吴春映2
[导读] 在现今医院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检验结果缺乏准确性,同时也不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其中,药物的干扰是主要因素之一。
夏梦雅1  吴春映2
(1武警云南省总队医院检验与病理科;云南昆明650111;2保山美年大健康体检中心;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在现今医院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检验结果缺乏准确性,同时也不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其中,药物的干扰是主要因素之一。为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现药物检验工作的新跨越,本文就药物干扰临床检验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药物;干扰;临床检验
 
随着现今临床方面用药以及日常用药药物新品种的增加,使得药物干扰临床检验的问题日趋严重化,与此同时,临床诊断与临床治疗方面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些常见病症进行检验的时候,患者常常是居家服用常用OTC药物无效后才到医院进行治疗[1],殊不知这已经对临床检验结果造成了影响,容易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性命安全,同时还给患者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医疗费用。为此,分析药物对临床检验的干扰问题,进而探讨预防药物影响的合理措施,对于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药物作用分为两类,一类是药物的药理作用,主要是针对疾病治疗、预防、诊断进行生理机能调节的作用;另一类是药物的毒理作用,常常直接或者间接对人体器官功能进行改变。
1、药物药理作用对临床检验的干扰
服用药物后,药物在体内会产生药理作用,一般的药理作用在临床检验是可以预见的,例如患者在口服氯化钾后,血钾会升高,静注硫酸镁,血镁会升高。药物不仅有药理作用,在临床使用中也可能产生产作用。例如,噻嗪类利尿药具有利尿作用和抗利尿的作用,在利尿的过程中,选择性抑制远曲小管近端对氯化钠的再吸收,影响肾脏稀释尿液[2]。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产生排钾、排钠的副作用,造成患者血钾下降。同时,噻嗪类利尿药会降低糖耐量,对糖尿病患者的检验结果影响较大,在临床检验中,糖尿病患者若服用噻嗪类利尿药,会导致结果血糖升高,而对正常人影响不大。服用丙磺舒治疗的痛风患者在做肝肾功能试验时要注意,丙磺舒能够抑制尿酸的吸收,有促进尿酸排泄的效果,降低痛风患者的尿酸浓度,但另一方面,丙磺舒会让酚磺酞的排泄时间延长,而酚磺酞是肝肾功能检验的常用指标,因此,痛风患者用酚磺酞做肝肾功能检验时,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干扰临床检验结果,例如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时,使用双香豆素类抗凝剂,可以延长凝血时间,而此时病人如果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阿司匹林会排挤与原来已和血浆蛋白结合的双香豆素类药物,将双香豆素类药物排出血浆蛋白结合的位置,导致血液中双香豆素类药物含量增加,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患者出现出血风险。

2、药物毒理作用对临床检验的干扰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的毒理作用通常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改变人体某一器官的功能,反映出临床检验结果的改变。在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过程中,乙醚、三氯甲烷、冬眠灵、巴比妥类安眠药等,会引起肝脏的酶诱导作用,使肝功能检查的时候,转氨酶升高[3]。同时,服用避孕药、雌性激素等激素类药物,也会诱导肝酶合成增加,引起转氨酶、转肽酶和总胆固醇升高。临床上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要注意吗啡和噻嗪类利尿药的影响,服用吗啡后会出现平滑肌痉挛、Addis括约肌收缩。导致胆道压力上升,使血清淀粉酶的含量增加,最终检验结果出现阳性,但实际并非如此,影响医生的诊断,临床中可以用促胰酶素、氟盐及脂血症等方法干扰测定。在检验患者是否患有肌肉、心脑组织损伤时,常以肌酸磷酸激酶作为检验指标,心肌梗塞患者会释放肌酸磷酸激酶,临床检验中会导致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而由于某些药物的毒理作用,也有可能会造成肌酸磷酸激酶升高,例如,给心肌梗塞疑似病人注射吗啡,会导致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干扰了临床检验结果,从而导致误判。
二、预防药物影响临床检验的措施
近年来,随着药物新品种的不断增加,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上也越来越广泛,这使得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干扰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必须要探讨出合理的预防措施:①当发现临床检验结果与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不相符合时,要依据患者的实际用药情况,分析是否存在药物对检验产生干扰的现象,在最大限度上将干扰程度降至最低,因此临床检验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临床检验知识水平和一定的检验分析、鉴别能力,还要熟悉相关的检验操作程序,当结果出现异常时,可及时予以纠正。另外,还要建立检验结果复核制度,当结果出现危及值时,可为临床医师的复查核对提供有效信息。②排除检验试剂质量干扰检验结果的可能,提高检验试剂质量监督的保障水平,对质量不合格的试剂质量进行跟踪,当出现检验结果异常现象时,要及时排除试剂质量干扰检验结果的可能 进行取舍分析,并采取应急管理措施,及时处理;制定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全力保障检验工作顺利进行。③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整合药物干扰临床检验的相关报告、文献等,使其形成完整的数据库,方便临床医务人员及时掌握相关资讯,以减少药物干扰影响,使临床检验工作做到有的放矢[4]。
三、结语
总而言之,药物对临床检验工作产生的干扰,容易导致临床诊断与治疗发生延误,同时还有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必须要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检验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检验分析能力、加强检验试剂质量水平和监督管理、加强临床检验工作与信息查询相结合[5],如此才能有效降低药物对临床检验的干扰,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能够将检验结果转变为有效的、准确的诊断信息。
 
参考文献
[1] 赵伟.浅谈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6(28):256.
[2] 汪璐,曲远青.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8.2(10):197-198.
[3] 王莉莉,王建红.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5(09);342-343.
[4] 鲍红刚.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34):91.
[5] 邱晓青,毛艳军,赵蓉蓉.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9.10(04):2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