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神经内科;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后的营养状态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52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常规护理,n=24)和观察(针对性护理n=28)两个小组,对比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血糖异常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具有较好效果,可以推广。
关键词:重症脑卒中;吞咽困难;针对性护理
近年来,重症脑卒中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中老年患者。患者患病后将会表现出严重的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症状,并且治愈率较低。患者经常会表现为运动、感觉和吞咽功能发生障碍,严重患者会导致无法正常饮食,使患者身体逐渐虚弱。因此,对于此类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予以较好的营养支持【1】。资料显示,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此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52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常规护理,n=24)和观察(针对性护理n=28)两个小组。患者信息: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6:12,平均年龄(43.52±2.04)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3:11,平均年龄(45.46±2.51)岁。选取标准:1)患者在就诊后采用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及专业医生临床判断,符合重症脑卒中疾病判断标准。2)患者在入院时无溃疡性疾病和出血类疾病;3)患者肝、肾功能等无异常现象。患者信息相似,可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主要是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注氨基酸及脂肪乳、肠外营养支持。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在静脉输入过程中应当做好密切的输液通道观察以及并发症预防措施。
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2-3】:1)患者入院后评价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若存在较高营养风险,可由医师在经相关科室专家会诊后,制定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案;2)若患者具有较高的营养风险,则需要根据医生制定的肠外营养方案进行营养支持,在对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时,应当充分考虑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时的胃肠道反应和耐受程度,一些敏感患者需要进行胃管减压和空肠营养。3)若患者出现较强烈胃肠道反应,可采用胃复安等药物进行控制,如果胃肠道反应不能加以控制,应当更换营养支持方案。4)负性情绪护理。患者疾病期间产生的负性情绪会对机体产生负面作用,会对营养支持方案产生阻碍,因此必须做好患者的情绪疏导工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营养指标进行检查,主要包括住院当天和住院治疗十天后的人体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
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血糖异常发生率等。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配对χ2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两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重症脑卒中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影响,导致吞咽功能产生异常,患者由于疾病原因,身体机能代谢会处于高水平状态,体内蛋白质合成以及代谢紊乱,经常会出现高糖血症、负氮平衡以及低蛋白血症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控制,将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常规护理)和观察(针对性护理)两个小组,对比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血糖异常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具有较好效果,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颜美霞, 程瑞莲, 张晴,等.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营养状态的效果分析[J]. 全科护理, 2017(1):37-39.
[2] 柴园, 朱雪莉, 胡兆君,等.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营养状态的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4(018):18.
[3] 张慧.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营养状态的效果观察[J]. 饮食保健, 2019, 006(017):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