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
(无锡市梁溪区黄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评价早期社区康复干预对于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接诊的脑梗塞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 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46例/组),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早期社区康复干预,将两组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社区康复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早期社区康复干预;生活质量;积极作用
为观察早期社区康复干预对于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作用,本次研究选择社区92例脑梗塞患者开展调研。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纳入我院92例脑梗塞患者,时间在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干预、早期社区康复干预,各为46例。参照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52-70岁,年龄均值(59.64±3.17)岁。研究组,男20例、女26例;年龄51-72岁,年龄均值(59.66±3.64)岁。两组脑梗塞患者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接受早期社区康复干预,①饮食干预,指导患者多吃低糖、低脂、低钠食物,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1]。②心理干预,患者在疾病的早期,会出现语言和身体机能障碍,产生应激反应、焦虑等负性情绪,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脑梗死的治疗过程、相关知识、预防方法和后遗症。全科医生友好地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感受到尊重和爱护,提高日常治疗和康复的依从性。鼓励患者畅所欲言,帮助患者培养对生活的兴趣,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③运动干预,患者置于平卧位,前臂下垫软垫,将肩部调整为外旋位和外展位,协助患者上肢进采用屈伸训练,针对患者在疾病初期出现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会出现应激反应。若患者肌力降低明显,被动地活动患肢,促进患肢的恢复。若下肢瘫痪明显,可以指导患者家属按摩患者双下肢,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3]。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脑梗塞患者的WHOQOL-BREF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WHOQOL-BREF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采用t检验,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结果
2.1 两组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如表格1,社区康复治疗前,两组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康复治疗后,研究组脑梗塞患者社会关系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3.
讨论
脑梗塞是由缺氧、缺血或脑供血异常形成的脑软化症,老年人是脑梗塞的高发人群,所以对康复干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疾病有效治疗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早期社区康复干预以患者为中心,立足于每位患者的需求,通过饮食干预可以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保证每日的营养均衡[4]。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帮助老年偏瘫患者降低疾病产生的不良情绪,改善焦虑和抑郁情况。通过身体训练指导,促使身体功能的恢复,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情况,锻炼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态度,缓解患者的肢体障碍[5]。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
总之,脑梗塞行早期社区康复干预效果明确,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清梅.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糖尿病天地,2019,16(11):261.
[2]包燕华,常银平,王立明.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塞患者吞咽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11):55-56.
[3]李霖.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治疗[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31):96,106.
[4]滕婷.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塞肌力下降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6):128.
[5]孙宇新,苏东安,万洋洋, 等.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实施及效果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