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改良消毒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白雪
[导读] 探究分析中心静脉导管改良消毒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白雪
(绵阳富临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心静脉导管改良消毒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8月期间到本院安排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导管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改良消毒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和整体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改良消毒方式后,整体恢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导管留置时间更短、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改良消毒方式能够有效促进血液透析患者的身体恢复,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消毒方式;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留置时间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慢性肾炎、尿毒症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式,对于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延长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大部分患者往往需要长期透析,因此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工作成为了保持血管通路的首选方法。但受到置管的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其中最主要的类型,发生率高达5%-10%,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不利于推进治疗工作的开展[1]。为了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必须从消毒方面入手,对于降低感染风险、保障置管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通过选择本院接诊收治并置管的100例血透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中心静脉导管改良消毒方式对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8月期间到本院安排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在25-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43±2.13)岁;实验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33例,年龄在26-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45±2.11)岁。所有患者均为肾病患者,且符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条件;本次研究经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恶性肿瘤患者、妊娠期女性。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具有可对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导管护理,主要参考《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操作指南》[2]的相关内容,固定中心静脉导管位置,并且在导管上做好标记,尽量保持导管的位置保持不变,位置固定好之后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导管液体在管内的流动情况和液体颜色、粘稠度、性质等,同时做好相关的记录,如果发现导管液体流动不畅或者发生堵塞要立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由于留置导管限制了患者的活动,加上患者因病痛感到烦躁、焦虑,可能会出现不配合治疗甚至拔管的情况发生,这样会延误患者的身体恢复,护理人员要注意安抚患者的情绪,以人性化的科学护理态度和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保持平静并且配合留置导管的工作。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改良消毒方式,在进行穿刺之前,以置管处为中心,夹取0.2%碘伏顺时针消毒,直径8-10cm,重复三次,导管口利用碘伏棉片进行10s左右的正反揉搓消毒,最后利用无菌纱布包括导管口[3]。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和整体恢复情况得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当P<0.05的时候,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比
   由表1可见,实验组患者接受中心静脉导管改良消毒方式护理后,整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比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消毒不严、导管脱落大大增加了穿刺部位的暴露风险,增加病原菌侵入的风险,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发生原因,进一步改良消毒方式是无菌操作原则的现实要求[4],也是有效预防或减少局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对于患者的身体恢复,降低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十分重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改良消毒方式后,整体恢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导管留置时间更短、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心静脉导管改良消毒方式能够有效促进血液透析患者的身体恢复,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淑芬,王丛婷,鲁勇娟, 等.不同消毒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5):2310-2313.
[2]张帆,肖友文,王勤.两种消毒剂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7):52-55.
[3]沈丽娟,蔡文琴,徐琳.三种消毒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J].医药前沿,2017,7(32):106-107.
[4]郭海丽.中心静脉导管改良消毒方式及置管部位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7):1264-1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