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申贵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各阶段的教师都重视了教学方面的改革,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借助问题等进行引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透过问题发现本质,应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教学效率
启发式教学中问题是主要的内容,恰当的问题能够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对于问题教学的认识并不全面,问题设计并不合理,充分发挥其启发作用。而在新课改之后,教师的综合素养有所提升,在课堂中积极地实践启发式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挖掘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型,提高生物的学习水平。
一、借助微课视频,高效导入课堂
教师要想高效地开展生物课堂的教学,在教学前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自主地进行预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前预习活动中。动态的视频内容也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在视频最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高效导入课堂,推动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学习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时,教师可以选择动画类型的微课视频,用动画的形式来展现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糖类脂质的组成元素以及各种分类。这一动画的形式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观看完整个微课视频。在视频的最后教师提问道:对比分析糖类和脂质的功能作用以及元素组成,假设一个人连续几天不吃饭,他消耗的是什么物质呢?利用问题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们认识到脂质为储能物质,糖类为能源物质,人体内的糖类如果不使用的话会转化为脂质进行储存,因此在饥饿的状态下,体内会先消耗糖类。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问题的答案,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和价值。
二、巧妙设计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问题式教学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根本,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求,学生的发展,巧妙地设计问题,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多元化和导向性,充分发挥问题的价值,带领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加强和同学教师的沟通交流,发散思维,完成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提问道:平时洗东西时,时间一长,手指表层的皮肤便会皱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有的学生回答道:这种原因是由于皮肤失水造成的。教师再次询问:那为什么皮肤会失水?大多数的学生并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十分疑惑。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渗透细胞物质输入与输出的相关知识点,带领学生学习物质跨膜运输。在教材内容中明确地提出了细胞失水与吸水的原理和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皮肤失水的情况,学生主动地将细胞内外浓度进行联系,认识到当细胞内外浓度失去平衡时,便会出现吸水与失水的情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再次提问道:刚才探究了动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那么植物细胞是否存在这一情况呢?利用这一问题将课堂的教学更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刚才所学的知识猜想,假设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从浅层学习过渡到深层学习,挖掘知识的内涵,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
三、开展实验教学,发散学生思维
教师应当注重将生物知识渗透于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生物知识,挖掘生物知识的本质。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实验便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它不仅能够提供给学生动手机会,还能引导学生思考,自主设计实验。例如在进行探究酶活性的条件实验时,各个小组针对本次实验制作实验前的报告,报告中包括了本次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应用到的材料等等。在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在溶液中加入酶溶液,然后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保存,5分钟之后开展实验,那如果将这一次序互换,是否能够得到相同的实验效果呢?根据这一假设,小组制定了实验计划,相互配合完成实验,并做好对实验的记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他们发现实验次序发生变化,影响了实验效果。加入了碘液并没有出现颜色,难道是酶失去了活性吗?学生将这一现象记录下来,进行多次尝试,对比实验结果,减小实验误差。多次试验之后,学生们认为由于实验步骤的次序发生了变化,所以导致酶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难以用试剂检验出来。采用正常的次序,每一次的实验都是成功的。通过这一实验满足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酶活性验证实验的印象,掌握其中包含的生物知识。
总之,教师在生物课堂中落实启发式教学模式,应当深入挖掘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本质,认识到问题引导的重要性,巧妙地设计问题,把握问题的层次性导向性,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应当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引导他们整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猜想,开展实验,验证猜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宗虹.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J].考试周刊,2020,(63):137-138.
[2]喇俊峰.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巧用方法浅谈[J].新课程·中学,2019,(10):74.
[3]张悦容.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巧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