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熊娥
[导读] 要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则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熊娥
        云南省文山市第四中学 云南省文山市  663099
        摘要:要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则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从而加强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道德素养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而言,如何在教学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1采取探究性教学法,强化学生的认知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真正的能够将知识内化,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对道德法制,教材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对自我的认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与集体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单纯的采取讲授法来讲解教材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性学习,要让学生主动探索、求知,从而才能够加强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如在《集体生活成就我》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去思考和探讨集体对个人的作用,并去分析应该如何在集体中展现自我的个性。学生在思考的和探讨的过程中,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在聆听他人想法的同时完善自我的价值观,能够提高学生沟通和交往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加强对集体的正确认知。通过这种探究性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了解到集体对个人带来的影响,并让学生学会如何在集体中包容他人的不同之处,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相处。
2开展情境教学法,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初中生他们的情感较为丰富,他们更加的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充分的利用初中生这一特征来开展教学,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去理解教材上的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家的意味》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与家庭、家人有关的视频、图片或者记录片,然后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和图片后,讲解自己与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讲解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营造温馨的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能够加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够感受到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感受到亲情的珍贵,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家的内涵。
3运用榜样示范力量,坚定学生的信念
        初中生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道德修养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榜样,运用榜样的力量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树立的榜样不能是过于遥远的且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等人物,而是要用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作为他们的榜样,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优秀榜样的带动和引导下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如在《关爱他人》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探讨在班级中能够心怀善意,乐于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学生,将这名学生作为学生们的榜样,并让这名学生讲解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通过这名学生的讲解,学生们会深有感触,因为这样的人物是他们的同学、朋友,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这样的人作为他们的榜样不仅能够带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还会给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带来积极的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向这位学生学习,心怀善意的帮助和他人,关心他人,从而理解关心他人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关爱他人。
4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道德与法治并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也不仅仅是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更是指引学生,让学生了解怎样的行为是正确的,怎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帮助学生树立道德底线和行为准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一种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仅仅利用课堂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法律常识等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是要将理论知识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外活动来加强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如在讲解《服务社会》相关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从自己亲生的经历中感知服务社会,并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如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义务植树、捡拾垃圾、担当志愿者等,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了解服务社会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
5结语
        总而言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道德与法治的作用,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明辨是非,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严卫林. 价值引领 思维启迪 品行养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着力点[J]. 江苏教育研究,2020(10):8-10.
[2]闫燕妮. 巧用案例教学,提升实践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 才智,2020(11):39.
[3]张春梅. 立足学生本位,强化学科素养——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2019(16):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