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周学林
[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政治素养与法治教学本身与德育教育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必要的。
        周学林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二完全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政治素养与法治教学本身与德育教育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必要的。因此,本文中笔者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为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政治素养;培养策略
1转变教学思路,提高学生兴趣
        初中阶段,通过学科学习和海量的网络信息,学生已经养成基本的思维模式和判断能力,是否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讲取决于他们是否对课堂上的内容感兴趣。要想取得高效的课堂成果,就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开展和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传统课堂上,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一味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用最短的时间讲解内容,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培养出更多的高分机器,而错失了学生学科素养和品德教育的机会。所以老师应该转变落后僵化的思想观念,学习优秀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个人具体情况展开教学工作,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其潜在思维和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培养学生养成关注时事热点的良好习惯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我们任课教师不仅要有关注时事热点的良好习惯,还要去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以充足的自信,教给学生收集时事热点的方法及途径,引导学生要通过自己经过努力去进行收集,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和教师取得联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这样的锻炼模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又能大大增强初中生的社会意识,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应。时事新闻众多,学生在收集时必须要贴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务必符合课堂教学的需求,以保证学生所收集的信息符合教学要求。与此同时,学生关注时事热点的良好习惯也会逐渐养成。
3创设议题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游戏等方式来创设议题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法律保障生活”这一课时,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以交通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为例,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阐述法律在生活中的运用。这就是议题式教学的导入情境。有的学生提供了自己一家外出旅游时遇到旅行团强制游客购物,对没有消费的游客拒绝再提供乘车服务,让旅游者心情大打折扣的事例。旅行社和导游在其中明显侵犯了游客的自主选择权、人身自由权、知情权等权利。消费者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也可以向当地工商局举报。交通出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行人、车辆、电动车都要遵守交通法规。行人穿越马路要走斑马线、遵守红绿灯;车辆要礼让行人;电动车要走非机动车道。

交通法规保障了交通的正常运转,也是解决交通事故和纠纷的依据。学生提供的这两个案例阐述了法律对生活的影响,提升了学生的法治素养,让他们能够自觉守法、护法。
4通过讨论时事热点,增加学生的政治敏感度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适合学习的氛围。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采用小组式教学的方法,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讨论。如此一来,课堂氛围得到提升,学生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法律护我成长》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说出法律的核心是什么,以及新闻的内涵。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都会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也会明白当自己遇到事情需要走法律途径解决时,也要懂得时刻要遵纪守法,不可知法犯法,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时事意识。
5借助情境教学,指导学生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参与。它要求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形成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鉴于初中生的社会经验比较贫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机会极少,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实践教学法。
        (1)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案例教学及主观判断的方式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准确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要及时更新案例材料,充实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2)课外活动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模拟教学,如模拟“人大”等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参与公共生活的意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如旁听“听证会”、“民主选举”等,激发学生体验和关注社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和公共参与意识。
6借助情境,提升学生法治意识
        法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需要重点学习的知识板块,法治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重点培养的学科素养。初中生处于心理发展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法治意识的培养可以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做出违法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法治素养的培育,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有意识地引导。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时事热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激发出来,学生政治素养培养也会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了,使得学生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有细致了解,让初中生形成了初步的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艳丽.初中道德与法治如何培养学生道德素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00(012):P.190-190.
[2]朱静.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D].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