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开启学生心门的钥匙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朱美英
[导读]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从陶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朱美英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215600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从陶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爱是生命世界得以生存的基础,爱更是教育的阳光,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能建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这种爱的教育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几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爱学生。为此,在教育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关爱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生活中关爱学生
        在生活中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从表面上看,学生之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因此,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因为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的老师去了解他关爱他,但了解关爱学生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或事;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与忧愁。在生活中,教师要有“母爱”的精神,对学生要倾注满腔的爱。当学生身体不适或生病时,教师给予亲切的问候,会让学生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当学生身体长高长壮或衣冠整洁时,给予轻轻地赞许,会让学生感受教师每天都在注意自己的成长;当学生有欢乐时,老师跟他一起分享快乐,当学生失意时,老师给他及时排忧解难;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把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才能形成培养、关爱学生的合力。其次,要当好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了学生的内心,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当气候骤变感到寒冷时,教师自然亲切地提醒学生“明天多穿点衣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能主动地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能耐心引导,讲清道理等等,从而使学生能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从而化为学习的动力,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灯,向着知识的宝殿逐步迈进。再次,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如99届在我班上有一个成绩相当优秀的学生,平时上课积极发言,下课也是活泼开朗,和同学打成一片。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她却沉默寡言,上课和下课的表现与平时大相径庭,成绩也逐渐滑坡。问了几次,却眼含泪水不作回答。经从各方面了解,才知道其父母离婚有一月有余。了解了她的情况之后,我多次找她谈话,使她明白成人的世界不是她能够了解的,要理解父母,他们也是不得已,况且,父母都还深深的爱着她。接着我又从她父母入手,与他们谈论了该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案。最后,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成绩也提高很快。
        二、在思想上引导学生
        初一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但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为此,教师要注意用爱心去引导学生的思想,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一方面,当学生违纪或思想不良时,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开导他们,给他们讲明其危害,让他们知道:“人难免犯错,只要敢于承认错误,有勇气改正错误,那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一个说话做事掷地有声,让人信服的人。”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要求虽然严格,却是真心实意地关心自己,爱护自已;另一方面,当学生思想上有闪光点时,要及时地表扬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从而使他们逐渐明白做什么事是对的,做什么事是错的。如初一(12)班的某同学,他可是全校闻名的“双差”生。但在我代班主任期间,一件小事却使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还记得那天中午的情形,教室里一片寂静,突然“哇”的一声,一位同学呕吐了,呯的地上到处都是,随即飘出一股刺鼻的酸味,很多学生都在捂着鼻子拼命的叫:“太难闻了。”有的甚至开出了窗户,但却没有一位学生去帮着打扫。这时只见这位同学飞也似的往外跑,不一会儿,拿来了满满一畚箕黄沙帮着打扫的一干二净,这使我深受感动。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立即表扬了他,这虽是一件小事,但却使其他学生深受启发,也使该同学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这种爱不仅打开了学生的心扉,而且还使师生达到了心与心相互交融的境地。
        ?三、在学习上鼓励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中,必须因人施教,无论对好学生还是中等生、后进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对他们寄予朋友式的殷切希望。一,不溺爱优秀生。对于优秀生,往往会得到老师的偏爱,我觉得不可忽视对他们进行爱的批评,好学生也有缺点,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对他们的缺点错误不能轻描淡写,应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使他们健康成长。二,要关爱中等生。对于中等生,平时要注意教他们向优秀生学习、向优秀生转化,否则稍不注意,就有下滑的危险。为此,我经常找他们谈心,帮他们分析处于中游原因,为他们指明前进方向,带他们端正学习态度等,这样做的结果使不少中等生的学习成绩有了稳步上升,也防止了一些中等生各方面情况下降;三,常激励后进生。对后进生,心理上往往较自卑,他们学业差、组织纪律性不强,不敢主动接近老师,甚至有意避开老师。所以,我们要主动接近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理解他们的苦衷,尊重他们的人格,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感受到教师赏识的目光,使他们时时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怀。后进生只有在这种关爱中才能树立自尊和自信,才能在班集体中鼓起生活的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才能将自身原有的天赋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并用实际行动维护班集体的荣誉。为此我对后进生做到了“四不”,即“不讽刺挖苦,不横眉冷对,不当众批评,不向家长告状”。而是从感情上主动接近他们,给他们以温暖,学生病了,主动关心问候;学生有了心事,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朋友式的交谈;充分利用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自尊自强之心,努力消除与后进生之间的隔阂,不再甘心做班级的“尾巴”,从而增强了凝聚力。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可以使所有学生团结向上,使整个班集体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向心力。
        教师的爱心是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付出更多的爱,有了教师无私的爱,师生之间才能思想相通,情感交融,才有一条心灵的通道。师爱是一种魔力,具有神奇的作用。正如魏书生所说的“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作者简介:朱美英,1971年1月生,女,籍贯:江苏张家港,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中学高级教师,职务:政治教研组组长,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