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中
甘肃省永昌县红山窑中学 甘肃省 金昌市 737200
【摘要】语文学习离不开“读”,阅读更是学生理解文本的关键。随着年级的递增阅读量也同步增加,而群文阅读教学就是扩容学生阅读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课前将相关联文章重新组合在一起,结合学习情境指导学生共同阅读,这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模式,可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 ? 概念 目标 兴趣 能力
一、群文阅读的概念及优势
(一)群文阅读概念
群文阅读作为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与传统阅读有异同之处。群文阅读不是简单随意的将文章划分在一起进行阅读,而是根据一个议题,围绕议题选取符合议题的相关文章,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划分为一个单元[1]。教师围绕“议题”设计目标,指导学生围绕相应的目标并鼓励学生对群文进行阅读,鼓励学生发表自身阅读后的观点、感受等。
(二)群文阅读的优势
群文阅读就阅读模式来看,不同于传统课堂一节课阅读一篇课文,而是围绕议题选择与议题相关、相近、相似。甚至相反、相连续性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读本。从课堂效率来看,效率提高,高效学习阅读;从学生吸收效率来看,群文教学将文章类型分类,提取精华之处,便于小学学生吸收知识。阅读目标透彻,学习集中于一点,便于学生快速理解教学文本。
语文学习,需要积累,“厚积薄发,反三归一”是语文学习的特点。由此,群文阅读是强化小学语文阅读的催化剂,以下就是本人对群文阅读进行实践研究的几点做法。
二、明确阅读目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小学阶段趋于阶梯之势。学生对生字理解的情况下,但还不明白文章具体内在含义时。教师通过语文阅读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具体的思想含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群文阅读将相同教学目标文章整合,强化阅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吸取良好的思维[2],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长城》、《颐和园》中,这三篇文章虽内容有差异,分别描述三个地方的特色美景,但其中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教师可在授课开始前在ppt上播放三个地方的不同美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美景、是否去过,留下怎样不同的印象,并邀请同学上讲台分享不同的旅游经历,吸引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带领学生齐声朗读优美片段,介绍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分别对三篇文章进行讲解,长城是世界遗产,侧重带领学生阅读长城气势磅礴的段落,使学生感受如何描写雄伟事物,提升阅读写作能力。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凝结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试问学生在古代纯人力情况下如何完成长城此宏伟巨作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完成教学目标。
阅读《颐和园》中描写景色的段落,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之情,记录作者优美的描写手法,并学以致用。教师带领感受描写秦兵马俑的重点片段,感受描写兵马俑气势磅礴的语句,体会深深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这几篇文章的阅读,实现了学生多角度的阅读,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实现了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兴趣,并逐步提升了阅读能力。
三、结合多媒体关注生活,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学生来说很大程度上心理认为是枯燥的,久而久之,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乐趣。此时需抓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是有效进行群文阅读的关键第一步。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彩色的非洲》、《与象共舞》时,可将三篇文章结合,利用多媒体资源分别介绍三篇文章的阅读内容。教师可提前准备关于非洲的风景图片、动物图片、人文艺术的课件,在课前播放给学生观看,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后带领学生进入非洲世界的课堂。教师可带领学生齐读课文,在朗读时播放标志非洲的音乐,使学生共同感受非洲的人文气息,再细细研读描写非洲风光的语句,感受非洲的美丽。教师可询问学生是否出去旅游、去过什么地方、有什么经历,吸引学生积极加入课堂。教师通过旅游短片,引导学生叙述短片中出现的景、物,从而引出威尼斯的小艇,师生一同欣赏威尼斯的美丽风光。相机指导学生阅读相对应的段落。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威尼斯小艇的模样,再出示从网上搜索的威尼斯小艇的模样,使学生进行对比。《与象共舞》文章中教师可播放泰国相关视频,感受泰国的风土人情,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泰国的大象。播放相关与象共舞的图片,感受大象与人的亲密相处,使学生共同领略泰国特有异域风情,引入文章的讲解,吸引学生参与阅读学习。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课堂上通过群文阅读,结合多媒体和生活,学生不仅提升阅读能力还扩展阅读视野,激发语文阅读的兴趣。
四、记录阅读情感,提升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的语文阅读若想加强需学生及时记录阅读情感,做好读书笔记,细细感悟文章表达的内在情感。教师需在平时的群文阅读教学中独立的完成阅读任务,自我感受阅读的魅力,拥有自我阅读的体会,慢慢的磨炼才能不断提升学生自我阅读思维能力。例如,阅读课文《少年闰土》、《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自我阅读两篇文章,记录两篇文章分别是何主题、表达什么情感、说明的道理。《少年的闰土》中教师划出重点段落指导学生研读,细细品味作者表达的情感,询问学生如果你是作者将如何描写你的同桌,进行仿写。同样,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时,可质疑为何美丽能跨越百年,引发学生思考。划出语句指导学生研读,体会居里夫人的美好品质,指导学生将读后感记录下来[3]。最后教师进行两篇文章的讲解,梳理学生不懂的地方,抽取学生的读后感,令学生自我朗诵。教师对优秀的读后感进行表扬,积极鼓励大家互相学习,提升阅读思维能力,提升阅读能力。
综合上述,群文阅读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科学运用高效群文阅读实践,探究方法策略。指导学生结合生活提升阅读能力,结合多媒体技术提升阅读能力,扩展视野,增强自律阅读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注释
[1]蔡菲. 关注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6):67-67.
[2]王美香.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 考试周刊, 2017(29):91-91.
[3]魏小娟. 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