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欧阳敏丽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呈现出新的要求,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欧阳敏丽
        衡南县第二中学   湖南衡南  421131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呈现出新的要求,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内容和目标上的新变化,其次结合高职信息技术必修教材案例分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以期推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高高中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背景下,其内容及目标都有了新的变化,教学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教师应基于新课改和新教材的要求,创新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更加重视教学实践,以提升教学效率。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新变化
(一)教学内容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六个模块。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体现了课程对所有学生的基础性要求。选修课程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必须修满4个信息技术学科的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显然,新课改在教学内容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的变化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强调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这也是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重点在于指出获取信息的四个过程分别为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及保存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特别强调的课程目标,要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而新课改之前则主要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教学目标上,新课改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灌输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更加重视学生主体,要求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在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对学生信息技术教观念以及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主探究,并对知识进行自主分析和总结,从而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教学《信息获取》这一章时,先要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方式,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对信息价值进行判断,这需要让学生基于信息检索和自己的认知来对信息进行筛选。以该章节的综合活动“夸夸我的家乡”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通过检索的方式来搜集家乡的优势资源,然后做好整理记录,最终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信息获取成果。


(二)注重教学示范,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对想实现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示范引导,带领学生在信息技术中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思路。同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学习方法的目标是让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任务,驱动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是“任务”的选择与设计。例如,在学完“动画信息的加工”相关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发布一个小组任务:利用所学内容,完成以“学校宣传片”为主题的flash动画作品,并将作品上传到班级学习群组,供大家欣赏。
(三)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贯彻生活化理念
1.课堂导入生活化
        在一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设定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留下更多的疑问和探索的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启思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设计的情境要来源于生活,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情境中,这样可使书本知识变得生动、直观、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提出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生活关系的思考,如提问“我们身边有哪些产品或者情境用到了信息技术?”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很多答案。
2.课堂教学生活化
        信息技术与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应从生活中寻找与信息技术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事物,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并让学生亲身经历、感悟所获知识与技能,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之前所学知识相关联,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将生活原型作为探索实践活动的感性支撑,形成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比如在教学“充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可以做哪些事情,从而指导学生规避不良行为。
(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的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实践,将无法真正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一种技能。因此,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等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完成操作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对信息技术软件进行操作实践,也可以与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像在教学综合活动“信息资源管理”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在教学中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通过小组中每个人的知识以及信息技术进行互相学习,并通过不同角度,对“如何进行信息资源管理”进行分析和交流,从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相互交流和学习,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和沟通,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维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时代对学生技能培训的课程,做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让学生学以致用迫切且有必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为打造信息化现代化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智力及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徐勤诏.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2):191.
[2]阮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151.
作者简介:欧阳敏丽(1972-),女(汉族),湖南衡南,湖南衡南二中(工作单位),本科学历,信息技术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