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技巧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9期   作者:林卫芳
[导读] 班主任是班级思德教育过程中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学生的思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林卫芳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坝中心小学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思德教育过程中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学生的思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正确认识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明确班主任工作的任务,而且必须挖掘和掌握班主任工作的技巧,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关键词】班主任  小学教育  爱心  尊重
        
        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家访、班级纪律卫生等,一天忙得团团转。有人说过:“小学班主任太累了,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干得比牛还累……”似乎都说到了班主任的心坎儿里。在我当班主任的这几年里,我有这样一个感触:“当班主任累,当一年级的班主任更累。”一切活动都得由我亲自指挥并带头干:打扫卫生,提不动水,扫不好地,抹不好桌子;上课自理能力差,下课不是你打我一下就是我碰你一下,反正班主任就不能闲着。在那一年里我感到非常的累,而到了二年级,那就大不一样了,学生又大了一岁,在我的指导下,他们能够独立打扫卫生,班长轮流值班制,不论晨读还是午饭后,入班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好。我看到这些后,心里又感到很“幸福”。
        班主任就像几十位小朋友的爸爸或妈妈。在家不好好吃饭、和家人吵架、不好好写作业……反正孩子在家一不听话,家长就打来电话求救。我和孩子交流了几句或在班里说几句都是非常有用的,总之一个字,要做好一名幸福的班主任必须付出“爱”。在这几年班主任的生涯里我有以下体会:
        1、用爱感化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要求自己以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作为班主任,除了关心学生的生活,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身心的健康和思想状况,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学习退步的、考试发挥不好的、有困难的、缺少母爱父爱的等等。我常常用语言开导、鼓励、教育他们,不断与他们谈心,这样既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又消除了他们的精神压力,还取得了他们的信任。比如班上学生吕波,他父母都是残疾人,学生自己特别自卑,在初一时就有辍学的想法,经过对他的多次开导,鼓励,他坚定了信心,思想、学习状态都比利较稳定了。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要求自己做到不以家庭出身高低、智力好坏定亲疏,不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准谈话时机,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要相信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
        都说教师是园丁,但教师的工作不是剪冬青,也不是培育转基因的大豆和高粱,而是让玫瑰成为最灿烂的玫瑰,让青松成为最挺拔的青松!正如新课标中提出的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在我多年带班的经历中,我一直把握一个原则“不抛弃,不放弃!”无论这个班集体多么不好,既然接了,我就有义务将他们带好;无论这个学生多么调皮招人讨厌,我都会用我的真诚和我的爱心去感化他,帮助他进步,因为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愿望’。

无论这个孩子身体多么不健康而影响到班级各项成绩,我都会帮助他找回自信,因为我们是一个整体,不抛弃,也不能放弃!
        3、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对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提高学生素质,陶治学生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时间长,在学生面前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作为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三个方面。一是每个学生都要注意安全,不注意安全其他的都是空谈。二是品行端正,俗话说,海宽不如心宽,地厚不如德厚。一个人,要成才,必须先成人,学问再大,如果没有德,那他也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多做积德的事,不做缺德的事。我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让他们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三是学习要认真,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关心自己成长的,告诉他们,父母挣钱不容易,把他们培养长大更不容易,父母在培养他们成材的道路上不但花费了钱财,更倾注了他们的心血,作为他们的孩子,要懂得感恩,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我还坚持每周三天的读报或者读经典故事的制度,丰富学生的知识,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
        4、作为班主任应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真正感受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与他们是平等的。班级大小事务应先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再由全班同学集体讨论,最后做出决定,切不可专制独裁,搞家长制,唱一家言,为追求一种表面的威性而失去人心。人心齐,泰山移,兄弟同心,齐力断金。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在我们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确不一定想明白。对班规的制定,大家出谋划策然后举手表决,一旦形成制度就要严格执行。特别是对班干部,即要树立他的权威,又要加以严格要求。当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要讲究个度的问题,毕竟我们的班规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言行,促使他们努力学习,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有用之才才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同学们才会自觉自愿的遵守班规,谁也不愿去违反他们自己作出的规定,即使犯了规也甘心受罚并力争少犯。慢慢地,同学们的自觉性、集体荣誉感会在无形中形成。
        5、精细与务实的班级管理。
        班主任必须善于组织和管理学生,作为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多而繁杂。规范的班级管理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基础。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通过他们团结和带动其他集体成员,这是形成班集体的关键。班主任应当善于发现,考查和配备班干部,善于使用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善于在班务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干部,这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技能的重要构成部分。还要通过班级活动,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为集体服务,即培养了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荣誉感,又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从而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加快班级的整体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掌握协调学校、家庭对学生教育的技能。小学义务教育过程中,学生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配合诚意,会大大影响到班主任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农村区域的小学,关系更紧密:常常碰到一些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的家长,表达出对子女教育敷衍、轻视的态度,这样无论在开学收费,还是在交纳学习资料费、兴趣小组费时都有认识误区。我及时总结发现了这一特点,多花精力在家访、家长会交流上,通过多次的解释引导,使许多家长摆正了子女教育的态度,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并且在课外严格管教子女,促使我的班主任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下去。
        总之,班主任要在各项工作中,善于采取各种教育措施和技巧,充分发挥班主任角色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凤英;;探究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11期
2.杨林;;浅析小学班主任该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科学中国人》 2017年1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