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提问技能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9期   作者:陈诗临
[导读]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教学活力,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问题的设计,并利用相应的提问技巧在教与学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
        陈诗临  
        贵州省黔东南榕江县古州镇第三小学  557200
        摘要: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教学活力,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问题的设计,并利用相应的提问技巧在教与学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提问技能探讨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提问技能探讨
引言
        现代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是一种构建式思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一部分来自于教师的讲解与传授,绝大部分则来自于生活实际,因此合理、适时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巧妙地设计问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知识的理解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
        提问是课堂活动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却缺乏技巧,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例如,问题设计缺乏趣味性,单纯以认知教学为目的,使学生在进入文本前缺乏铺垫,难以调动积极的阅读心理,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动机;问题设计缺乏针对性,学生在接收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障碍,难以把握问题中对文本的解读,降低了多重阅读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渗透,导致学生的阅读过程出现偏差,降低了阅读效率;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相应的阅读指导,使一些“学困生”在提问中被边缘化,无法跟上教师的阅读指导思路,难以在问题的互动中获得成就感,影响了学生主体的课堂参与;问题设计更多的是“就事论事”,缺乏适当的拓展与发散,限制了学生的思考。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运用灵活的提问技巧,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
二、设计层次化问题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进度、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层次化问题,尽量将问题的覆盖面辐射到整个班级,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例如在阅读《少年闰土》时,学生在阅读完之后,教师可以先提问记忆型问题:“闰土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什么?”通过浅显的问题引发全班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回忆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闰土的外貌又是怎样?然后再进一步提高问题层次,设计分析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闰土人物特点,比如教师可以提问:“闰土给作者讲了哪几件稀奇的事情?”学生在对闰土有了了解之后,教师最后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总结问题:“为什么作者唯独对闰土这位朋友印象深刻?”这类型问题教师可以安排小组讨论回答,看看哪个小组的答案最贴近实际,并给予一定的表扬,从而起到激励作用。
三、扩展单元内容、延伸导向支架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字以上,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展“互文阅读”的实践范围,在“提问策略”的前提下搭建“导向支架”,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相对前两种支架而言,导向支架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它只需要围绕着一个中心议题,在保持密切关系的情况下,拓展阅读事业、提升阅读厚度。导向支架搭建的“灵活性”可通过互文阅读资源的“丰富性”表现出来,在同一主题下,它可以是多篇文本、多本书或者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单元的课文,这需要教师提前进行筛选,同时基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时间有限、空间促狭、教具稀少等),基于“提问策略”可有效压缩外部引进文本的阅读成本。例如,该单元中《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是由安徒生创作的一篇充满温情的童话,它具有一个很美好的“结局”,从这一角度切入,教师可以将同体裁、同题材的《最美的玫瑰花》《七色花》等;模仿《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最后的“提问策略”,引导学生反思不同童话文本共同的“美好结局”代表了什么——如“帮助他人会获得快乐”“人应该善良”等答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阅读中的想象、推测能力。
四、设计包容性问题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虽然有限,但是他们的想象能力却比较丰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多设计一些包容性问题,而不是要求学生回答标准答案。阅读提问的包容性越强,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则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视野,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例如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小女孩划火柴后看到了什么?”这类型基础性问题之后,可以设计一个包容性问题:“作者在写到小女孩死了的时候,为什么是面带笑容?”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多元化,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答案,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阅读感悟,但是教师要对学生不同的答案给予点拨与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回答兴趣和思维积极性。
五、明确阅读提问原则,提高阅读教育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在很多时候难以推进是因为教师在提问原则的制定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提问原则是教师心中的标尺,更是语文阅读教育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同时也要重视课程提问原则的制定。首先,在高效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教师和学生的区别是明显的,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的行为和方式会极大地带动或是影响学生的表现,为了保障沟通的有效和关系的和谐,教师在语文阅读提问过程中要讲求适度性,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能帮助学生来做决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发展个性。其次,适时、适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教师的介入要有特定的时机,不能够盲目参与,不然学生会有一定的依赖性,这对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坏处十分明显。适量是针对教师的情感参与和语言表达而言的,教师的情感和语言对学生而言有着明确的导向作用,容易使学生的思想受到限制,因此要尽量避免。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在阅读课堂构建中,提问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对此,教师在课堂中应把握问题与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提高提问技巧,吸引学生主动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建荣.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J].甘肃教育,2020(02):96.
[2]章祥霞.让“提问”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凸显价值[J].华夏教师,2018(31):26.
[3]孙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07):112+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