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献
山东省桓台县荆家镇后刘中学 256406
摘要:语文是初中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初中语教师要积极创新优化教学方法、模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找到更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与技能,顺利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本文主要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初中语文教学也需要结合学生发展需要以及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步。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承认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自我发展潜能的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拥有阅读权、思考权、评价权、表达权等。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如今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水平逐步提高,互联网在教育教学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并促使教师挖掘更加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高效教学。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让每一个小组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文章的预习,并准备相关资料。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北方冬天的景色以及济南冬天景色的视频[1]。然后让每个小组将自己准备的内容进行PPT展示,如一个小组为同学们展示找到的沈阳的冬天景色,让同学们进行欣赏与讨论。然后教师再结合文章内容、视频以及学生的展示内容带领学生一起感受老舍先生对于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感受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并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并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进而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让学生从讲台下走出来,融入到语文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中,实现自主性的探究与分析,强化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不论教学何种形式的内容,教师都要想办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巩固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如在学习《孙权劝学》时,过去教师是逐字逐句的为学生分析讲解。虽然一节课学生能够了解很多知识,但是这种学习方法是被动的,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不相符。对此教师应结合文章的故事性特点,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文章学习的热情。教师带领学生读完文章后,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复述,对于能够把握重点内容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2]。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并通过朗读不同人物角色的语言对整个故事进行复述。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参与程度更高,并且对文章的内容和内涵能够有更好深刻的理解认识,对于学生主体性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生本课堂的落实。
三、角色表演凸显学生主体性
对于语文而言,其实是一门融合很多知识的学科。语文涉及内容广泛,其中有很多适合表演的文章。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课本剧表演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学习。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小组长,自行策划表演的内容、分配各自表演的角色,并准备道具。而教师则退居到幕后,只是对学生策划的表演方案进行补充、修改以及完善[3],通过这种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并且懂得协调个人与小组之间的利益关系,能够学会怎样与他人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对于其今后的成长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策划,进行课本剧表演。可以增加人物角色、背景内容等,由学生分别扮演皇帝、骗子、大臣等角色,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感受童话人物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原本被动的参与转化为主动的参与,在表演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主体性发挥的机会。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角色扮演等方法使语文教学更具趣味性,让学生对于语文知识有更加主动的认识,并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的语文学习道路更加宽广、顺利,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秋玲.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80.
[2]镡丽娜.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61.
[3]李晓红.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