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9期   作者:赖小艳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素质教育
        赖小艳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南校区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素质教育。情感是学生认知和表达的基础。语文课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有些教师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从深挖教材、创设情境和生活实践三方面入手,对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展开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认知世界和认知生活非常重要,也是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语文教学是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科目,以往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情感教育研究的相关内容还较少,这也给学生人格的完善、德智体美的发展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便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将情感教育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
        1语文情感教育的基本特征
        1.1情感性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数学、美术等等课程内容,其从本质上来讲注重学生情感的引导和体验,教师的教注重情感的表达,而学生的学也应当立足于情感体验。换而言之,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情动人,通过对周边事物的深入分析,激发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一定的积极的情感,以此实现教学目标任务。与此同时,情感性也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寓教于乐。
        1.2形象性
        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形象思维,通过进一步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到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丰富自身语言,尽可能多使用形象的、描绘性的语言,以此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描绘相应的画面。要充分实现情感教育的渗透发展,语文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游戏模式等等方式方法,切实激发学生的形象性思维。
        1.3审美性
        情感教育在实践开展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审美性特征。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讲注重意境的体现,也表达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其审美性能。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充分体现出美育的任务,这样才能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形象,加强学生的整体认知及深刻感悟。
        2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2.1迎合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需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发展趋势及目标任务。国家相关教育部门明确对情感教育进行了明确,即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且养成良好的三观,切实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最终为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而针对情感教育,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明确其情感体验,从真正意义上深刻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任务,帮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以此高效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升华情感。


        2.2创设情感教育情境
        这项措施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来说的。对于抽象的阅读材料,小学生比较难以通过枯燥的文字来体会作者与人物的情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事物尤为感兴趣,对于抽象的概念性内容一方面难以理解,另一方面缺乏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情感内容,可以借助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情境来加以展示,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这篇文章更多的是体现对国家与民族文化的热爱,为了加强其中的情感体会,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辅以音像视听资料予以展示,将圆明园的繁荣在前期淋漓尽致地予以呈现,与被毁灭后的萧条形成对比,能够增强学生对作者心痛之情的体会,促进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2.3进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生更好的交流沟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愉悦感能够将学生的情感更好的激发出来,若是学生产生了愉悦感,学习的时候便能够在一种比较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思考,思维状态也会更好。所以,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也应该进行和谐愉悦教学氛围的营造。在轻松的氛围中,师生也能够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也能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比如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阅读古诗词的时候,应该带有自己的情绪,带着愉悦的情绪来进行轻松的诗句的阅读,这样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从而更加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克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加主动积极的讨论,这种情况下,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能够进行的更加顺利,学生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感悟。
        2.4认识到课文朗读的重要性,将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出来
        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场所,若是课堂氛围比较好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都能够成为对课堂进行评价的标准。若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得到教师的鼓励,那么学生学习和回答也会更加的积极。一般情况下,课文文章朗读能够将学生情感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朗读那些包含情感的诗词,通过朗读的过程,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感受作者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内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丰富学生情感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2.5立足情感体验,引入教学场景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阶段教材中所纳入的课文具有鲜明的情感特征,不同的文章所展示出的情感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的同时,还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及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更为深入地理解多种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学习技能。例如,在进行《乌鸦喝水》这一文章的实际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独立进行课文的阅读欣赏,再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使其了解文章所体现出的情感内涵;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乌鸦喝水这一情景进行再现,通过动手实践开展试验活动,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积累,对乌鸦能否喝到水这一行为进行深入探究,最终明确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样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更为深入地感受周边生活及学习氛围,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实现生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过长期的情感渗透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情感教育还能够对语文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准确的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与情感表达,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召宇.关于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3)
        [2]王世法.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