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生美术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魏清江
[导读]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有严格区别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们能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进行探究合作,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魏清江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362300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有严格区别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们能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进行探究合作,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然而传统的美术教育过于浅显,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导致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在新的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下,教师应有目的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并指导学生改变其学习方式,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解读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表达力,指导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课堂;自主学习;审美能力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教师是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图,然后学生在自己的纸上进行模仿,比一比谁画得更像,这是一种没有思想的模仿,没有学生自我创造的过程,也许学生刚开始觉得好玩,但是久而久之就会对美术课堂产生厌倦。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画得像的层面上,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因此,教师需为学生提高广泛的学习素材,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鼓励学生间的评价,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创设开放的课堂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地把美术课堂当作一门欣赏课和创作课。
        一、提供广泛的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情感力
        间接经验的积累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没有观赏过足够多的优秀作品之前,人们是很难有更优秀的创作。人们对专业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上,经验积累得越丰富,直觉的判断力就越强,人们的创造力也就越强。在学习美术创作的时候,教师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素材,有利于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欣赏优秀作品产生自己的感悟,经过自己的观察后,学生能够结合作品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具体时代特征作出分析和评价,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动性。
        学生通过借鉴和学习,能够丰富自己的经验,增强自己对美术文化的感受和情感,积累了一定的表达元素,才能在创造新画的时候有更多的想法。例如在学习《新石器时代彩陶》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新石器时代绘画的历史特点,先人画在陶器、地面和岩石壁上笔墨色彩,极具民族风格与气派,学生们通过学习和观赏作品来体会中国绘画的特点。在广泛的学习内容之下,学生们对美术知识与文化历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会逐渐打开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些作品中都包含了作者的情感与诉求,对于学生的情感也有着极深的带入性,学生不仅要学会画画,还应该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素材进一步修正并改善自己的画作,在经验的积累中不断地学习并进步。
        二、丰富作品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学生是创造者,极具创新精神,有着对时代最先进的嗅觉与文明风尚。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创作出自己的作品,然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的评价。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自己一个人作为学生作品的评价人,这样学生的创作难免受限制,不容易被充分挖掘其潜力。教师应发挥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把作品的评价标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自己做一回小老师,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让学生进行互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的评价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美术教师的专业也各有不同,对待不同领域的作品也有不同的见解,如有的美术作业是手工制作,那么教师完全可以把这次手工制作的评价任务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评论出心中最棒的作业并给出理由,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呼应了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对审美能力的培养要求。又如在学习八年级第一单元的时候,教师为了体现美术能够形象直观的表现人物心理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从笔法、色调等方面进行欣赏与评述,分析这些作品的异同之处,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情感。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与研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学生们喜欢在美术课堂上表现自己的时候,也会逐渐爱上美术课,学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新的知识,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上的学习任务。
        三、创设开放空间,激发创新精神
        在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应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性的学习和表现舞台,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励学生与老师产生火花的碰撞,共同成长。时代在发展,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案也在与时俱进地更新和拓展,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以尊重学生为基本条件,把美术元素带到课堂上,在细节方面彰显美术教师的人文精神。如有的教师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封面、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摄影和手工作品等,从而激发学生对研究美术的热情。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鼓励学生们积极回答课堂问题,采用正面表扬为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入到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去。例如在学习“感受春光,了解自然”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应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去观赏室外的大好风光,领略自然的风光后,组织学生们大胆想象,春天里有什么,你能画出什么,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画出自己所想象的画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作业。又如在学习设计海报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确定一个主题,如是为宣传某一个社团活动,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定主题,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设计。
        创新是现在这个时代最缺少的,教师应充分维护中学生的内心想法,帮助学生建立对美术知识的系统认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整体技能,丰富学生的经验,让学生形成发展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除了要学会跟着老师的脚步进行学习外,还应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在发现的过程中体会美术学习的快乐。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并从中受益,体会到美术课堂的多彩。教师可以把学生随机分组,然后组织小组之间的竞争游戏,让学生们体会到美术课堂的魅力,在竞争与合作中体验自主学习的好处。
        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直接进行沟通与交流,既能进一步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需求,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又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美术课堂,体验美术课堂人文性的情感与观念,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例如,在教七年级下册制作道具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展开竞争,用自己现有的资源和想象力,制作出令人满意的道具来;此外,教师也可以即兴发挥,让学生利用道具进行表演,充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让学生在美术课上体会到除了美术知识以外的知识。为了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把讲台当作舞台来布置,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体现教学活动的灵活性,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合作的概念。教师需要综合全班学生的能力和表现,对于具体的教学任务要合理分配,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竞争与合作的统一。
        美术课堂的学习是多样性的,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根据班里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打造出适合本班发展的教学设计与方案,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课堂的趣味性,真正做到爱上美术课并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中体会艺术之美,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也应该对于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地改进与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素养,与学生共同进步。
        (本文并用于福建省“十三五”中学美术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工程专项课题成果材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