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吴 瑕
[导读]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融合性的教学理念逐渐被推广应用。
        吴 瑕
        重庆市万州区谷雨中心小学,重庆 4041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融合性的教学理念逐渐被推广应用。小学阶段,美术课程属于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美术是一项传统的文化产业,当前教育部门对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中运用传统文化是当前美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引 言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孕育出多元化的文化艺术。美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而通过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与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养分,促进学生获得深刻的美术感悟,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今后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1.1 借助美术学习使学生能够客观全面地认知传统文化
        文化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而美术则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通过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充分运用传统文化的理念开展美术学习,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较好的文化艺术情境,使学生能够融情入境地进行美术学习。由于传统文化与美术具有紧密联系,将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渗透,可以让学生获得美术的良好熏陶,使学生借助于美术知识学习,能够客观全面地认知传统文化,学习与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1.2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美术审美水平
        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美术是促进文明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并与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在现今的小学美术教材当中,有较多的传统文化内容,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从而通过美术学习与美术实践运用,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审美水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综合能力。
        1.3 渗透传统文化可构建多元化的小学美术课堂
        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可通过有效的传统文化渗透,培养学生坚实的美术学习基础。在美术学习当中,通过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知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并促进学生美术学习水平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具备形象思维,并能够学会认真细致地观察外界的各种事物,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因此,传统文化渗透可构建多元化的小学美术课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
        2 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2.1 积极发掘传统文化教学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为了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科学运用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师不仅需要进行有效引导,而且应该应用有民族文化元素的美术教学素材,这是重要支撑。因为教学素材属于承担教师讲解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有善于发现民族传统文化中美术素材的能力,而且应该挖掘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素材,确保民族文化相关素材密切关联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之后,教师依照素材以及教材内容展开美术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素材,促进自身民族文化素养增强。例如,课堂教学期间,美术教师可运用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我国古代传统手工艺品以及文化建筑等,包括陶瓷、青铜器、青花瓷、天坛等,附上内容介绍以及教师讲解,让学生对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
        2.2 基于教材分析,提取传统文化元素
        课堂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主要场所,而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资源。小学美术学科的教材编排十分合理,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教材中涉及的美术知识及作品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但是,在过去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了涉及传统文化的作品和美术知识,没有充分挖掘其内涵与底蕴,导致无法在美术课堂上较好地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教材,并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元素。
        以“古建筑的保护”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从而逐步落实对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课本中知识安排情况可以看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以及保护古建筑的价值和意义等。结合上述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中国古建筑的存在有什么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呢?”“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古建筑的保护呢?”“为了更好地实现古建筑保护,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呢?”教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在思索答案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身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身上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不难看出,在开展美术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教材这一关键要素,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呈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构建美术知识的同时,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2.3 开展多元活动,构建传统文化元素
        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场所过分地拘泥于课堂中,不注重课外活动的组织。这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更丰富的理解。美术学科的教学绝不是仅依靠课堂的讲解就可以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的,因此,教师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探索美术课外学习的方式与途径,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以进行传统文化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对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彩墨脸谱”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京剧这一国粹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实现对知识的延伸,拓展传统文化探索的路径。教师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京剧的中国艺术。在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特征后,教师可以开展家校结合活动,组织家长带领学生到当地的京剧艺术表演中心,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京剧中的脸谱特征。此外,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检索的形式,搜索与京剧脸谱相关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家长带领学生到图书馆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中增强对国粹的喜爱之情。
        3 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精神内涵。在当前的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转变教育观念,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入教学中,促进美术学科知识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让学生在认知美术知识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李菊.新智慧.2018(22)
        [2]小学美术教学之我见[J].赵中南.美术教育研究.2019(23)
        [3]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雷娜.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